杜甫是盛唐還是晚唐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2W

盛唐。盛唐,是後世對唐王朝的讚頌之詞。

文學上的盛唐指的是從開元元年到天寶十四年(713年——755年)。

杜甫是盛唐還是晚唐

史學上盛唐指的是從永徽元年到天寶十四年(650年——755年)。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落的標誌。據《新唐書》記載:“觀夫開元之治也,則橫制六合,駿奔百蠻;及天寶之亂也,天子不能守兩都,諸侯不能安九牧。”安史之亂前的中國物產豐盈,國泰民安,邊疆穩固,物華天寶,一派盛世景象。

那是唐朝相對最美好的時光,藩鎮割據還未形成。唐朝開元時期宰相張九齡: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以及唐朝著名詩人韋應物的《登高望洛城作》: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描述了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景象。

在文學上,盛唐是指從開元元年到天寶十四年的時代,共四十二年。在史學上是指唐朝從唐高宗繼位的永徽元年到天寶十四載(650年——755年),共105年。唐朝在經歷唐太宗貞觀之治後,國力日漸興盛。

唐高宗秉承貞觀遺風,開創了永徽之治的治世局面。這一局面在唐玄宗時達到鼎盛,後因安史之亂而衰落,但唐憲宗元和中興使國勢復振。這一時期政治開明,明賢輩出,藩鎮割據還未表面化。

這時的唐朝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不僅是唐朝的高峯,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後盛唐成爲尊頌唐王朝之詞。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同情人民,甚至情願爲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爲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杜甫屬於唐朝什麼時代的詩人

唐朝中後期的詩人。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擴展資料杜甫的成就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範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

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 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爲律詩。

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一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氣。

杜甫到底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那一階段的詩人?

杜甫一生經歷了盛唐、中唐、兩個時期。杜甫(712年—770年),盛唐(713年——766年),中唐(766-835)。

杜甫一生基本都處於盛唐,在生命的最後四年是在中唐,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

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擴展資料:1、初唐初唐(公元618—712年)大體上是指唐代開國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稱武德至開元初)之間。

初唐時國力強盛,唐太宗時期國力逐漸復甦,擊敗強敵東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擊敗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後,武后於690年建國周,即武周,女主政治達到高峯。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得以恢復。

女主政治直到唐玄宗繼位後才完全結束。2、盛唐盛唐,在文學上和史學上有着不同的定義,也是後世對唐王朝的讚頌之詞。 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彙·總序》中將唐詩的發展分成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其中 盛唐指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曆元年(766)約五十年。史學上盛唐指從唐高宗時代開始到唐憲宗時代結束的一段時期,大致相當於公元650年到820年。

此時的中國物產豐盈,國泰民安,邊疆穩固,物華天寶,一派盛世景象。中國還完全有能力鎮得住四方。3、中唐中唐,代宗大曆初至文宗大和末(766-835),共六十九年,是爲中唐。4、晚唐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

最後,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爲各自獨立的政權。從875年後,唐朝進入了晚唐時代,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梁建立。晚唐時代結束。

杜甫到底應該歸爲盛唐還是中唐呢??

盛唐。明代高棅在《唐詩品彙·總序》中將唐詩的發展分成初、盛、中、晚四個階段,其中盛唐指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曆元年(766)約五十年。

杜甫(712年—770年),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

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爲“詩史”。擴展資料:唐代自開元年間,爲唐詩的全盛時期,唐詩分期者稱爲盛唐。盛唐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爲的思想爲主,盛唐時期,朝廷瀰漫着崇尚道家和道教的氛圍,影響所及,道教詩歌興盛。

在唐朝道家既能對皇帝的政事產生影響,又吸引聚集了一批詩人,成爲詩人與玄宗之間的橋樑。盛唐道教詩歌與前代遊仙詩相比,在題材、風格、體裁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特點。有著名詩人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適、岑參等。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直至“安史之亂”爆發以前,是唐代社會高度繁盛而且極富於藝術氣氛的時代。唐詩經過一百多年的準備和醞釀,至此終於達到了全盛的高峯。雖然,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段中,盛唐爲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爲輝煌。

這一時期,不但出現了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還涌現出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許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爲傳誦的詩篇,便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是盛唐詩的主要特徵;而即使是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滿、光彩熠熠的。

這就是爲後人所豔羨的“盛唐之音”。文學上的盛唐結束於杜甫去世。

李白和杜甫是生活在盛唐還是晚唐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一歲。

701年(武則天長安元年)李白生。

762年(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塗。晚春三月,作最後的一次旅行,遊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無望。

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精神失常。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託李陽冰。十一月,卒於當塗,有絕筆《臨終歌》一首。

杜甫(712-770)玄宗先天元年,壬子(公元712年)。杜甫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大曆五年,庚戌(公元770年),五十九歲。

正月二十一日,檢故帙,得高適上元二年人日見寄詩,因追酬一首,寄示漢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龜年。四月,避亂入衡州(今衡陽)。

遊岳廟,爲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欲往郴州依舅氏崔偉,因至耒(lěi)陽。耒陽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