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是關於誰的故事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W

焦裕祿。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只工作了475天,卻用實際行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焦裕祿精神。

當年他親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爲“焦桐”。

焦桐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桐位於焦裕祿幹部學院對面的焦桐廣場上,是1963年3月焦裕祿同志爲治理三害親手栽下的一棵泡桐樹。該樹現已長成參天大樹,高24.2米,樹圍4.16米,木材蓄積量16.41立方米,蘭考人民親切地稱這棵泡桐樹爲“焦桐”,以寄託對焦裕祿的懷念。這棵偉岸的泡桐樹在廣大人民羣衆的心目中已成爲焦裕祿精神的象徵。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爲治理"三害"帶病深入基層,總結出"扎針貼膏藥"治理沙丘。

他帶頭植樹造林,廣栽桐樹。焦裕祿同志生前倡導栽種的泡桐樹如今已成爲蘭考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這棵泡桐樹是焦裕祿同志於1963年春親手栽種,並在樹旁留影紀念。

蘭考人民爲緬懷焦裕祿同志,稱這棵泡桐爲"焦桐"現在焦桐生長茂盛,每到春天數不清的桐花綻放,人站在樹下頓感心曠神怡。該樹1978年被縣政府公佈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圍園區歷經幾次修葺,環境風貌煥然一新。此處是來蘭考參觀者的必遊之地"焦桐"已成爲焦裕祿精神的象徵。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幹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爲“焦裕祿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被任命爲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於鄭州,終年42歲。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焦裕祿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祿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

焦桐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故事。在河南蘭考縣焦林的最東端,59歲“高齡”的“焦桐”是焦裕祿當年親手種下的泡桐樹,現在依然枝繁葉茂。

城東焦桐路盡頭的焦林邊緣,綠化工人正在植樹,種下的還是泡桐。

在焦林的最東端,是一棵已經59歲“高齡”、由焦裕祿親手種下的焦桐。如果將它的年齡換算成普通人的壽命,應該是一百三四十歲。魏憲堂、魏善民父子接力義務管護這棵焦桐半個多世紀,蘭考人以這種樸素的方式紀念好書記焦裕祿。焦裕祿嚴於律己焦裕祿身體力行,無論工作多忙,總是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他經常開襟解懷,捲起褲腿和羣衆一起幹活,羣衆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經常和羣衆一起翻地、封沙丘、種泡桐、挖河渠,就在縣委決定他住院治療的前幾天,他還揮舞鐵掀在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和羣衆一起勞動。

焦桐講的是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焦裕祿的故事。焦裕祿肩披外套、雙手叉腰、側頭目視遠方,背後斜伸出一片桐樹葉。

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當時的蘭考,風沙肆虐,沙子一起就打死一片莊稼,一畝地收不到40斤麥子。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從而克服了這種困難,所以焦桐代表了焦裕祿爲人民服務、鞠躬盡瘁的精神。焦桐講的主要內容1963年初春,剛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幾個月的焦裕祿,便向在蘭考插隊的幾個上海知青請教,確定了種植泡桐抗風沙的科學思路。因爲泡桐耐鹽鹼,沙窩子裏能紮根,根深葉茂,能夠有效擋風壓沙。

滿地的泡桐,成爲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治理水沙鹼三害的金鑰匙。風沙無言,泡桐有聲。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大量種植泡桐。

焦桐是誰的故事

焦裕祿。蘭考縣城關鄉朱莊村頭有棵泡桐樹,每天到這裏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這棵樹,是焦裕祿1963年親手栽種的,人們稱它爲“焦桐”。

焦桐,這棵樹是焦裕祿當年親手種下的,老百姓稱它爲“焦桐”。1962年,蘭考遭受嚴重的風沙、內澇、鹽鹼三大災害,糧食產量降到歷史最低,畝產只有43斤,36萬人的蘭考,災民接近20萬。12月6日,焦裕祿來到蘭考任縣委書記,從幾位老農口中瞭解到蘭考歷史上有種泡桐的先例,經研究決定在蘭考種植以泡桐爲主要樹種的風沙防護林。成就綜述: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

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爲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幹部、羣衆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總結出了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

焦桐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焦裕祿有一張廣爲流傳的照片,肩披外套、雙手又腰、側頭目視遠方,背後斜伸出一片桐樹葉。

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當時的蘭考,風沙肆虐,沙子-起就打死一片莊稼,一畝地收不到40斤麥子。當時,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從而克服了這種困難,所以焦桐代表了焦裕祿鞠躬盡瘁的精神。風沙無言,泡桐有聲。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大量種植泡桐,半個世紀後,蘭考泡桐成了當地百姓發家致富的"搖錢樹”,也成爲了蘭考的地標。

它宛若--座豐碑,無聲地激勵和鞭策着蘭考人,更將焦裕祿鞠躬盡瘁、服務人民的精神播廣傳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