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2W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國子監(guó zǐ jiàn),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爲國子監。

國子監是什麼意思

唐、宋時期,國子監作爲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元代初設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設置祭酒、司業,掌管教令;監丞,專領監務。此外,另設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亦稱國子監,以示與漢人、南人之區別。明清兩代,國子監兼有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的雙重性質。

明代國子監規模宏大,分南、北兩監,各設在南京與北京。南監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規模尤盛。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在北京設國子監置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各一員。

清沿襲明制,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等除外),設置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滿、漢各一員;司業滿、蒙、漢各一員。另外還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爲“監生”。

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爲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兩漢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稱爲“太學”,漢武帝設置“太學”也是承襲了傳授儒家經典最高學府的功能。永安元年(258年)東吳景帝孫休創建國學,設太學博士制度,詔立五經博士,爲建業太學之濫觴。

西晉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年)初立國子學。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之始。《晉書·卷二十四·職官志》記載:“咸寧四年(278年),武帝初立國子學,定置國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

”國子學限五品官以上貴族子弟方可入學。但國子學在西晉並不景氣,尤其是西晉末年以後,時興時廢。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建業太學中斷。晉武帝死後,中原“八王之亂”,以王導、謝安爲首的大族,於307年簇擁着西晉皇族琅邪王司馬睿,倉促南渡至建鄴(今南京),史稱“永嘉南渡”,建立起偏安江左的東晉王朝,並在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太學。

西晉末(313年),因爲晉愍帝的名字叫司馬鄴,爲了避他的名諱,又把建鄴縣改稱建康縣。後宋、齊、樑、陳先後在建康建立建康太學。劉宋時期,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師(今南京),令國子學開館於雞籠山,聚徒百人教授。劉宋末年,祖沖之回到建康,擔任謁者僕射的官職祖。

祖沖之花了較大的精力來研究機械製造,重造指南車,發明千里船、水碓磨等等,是我國南朝機械工程專業之最早肇始。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北齊改國子學稱之爲“國子寺”。

隋平陳以後,實行抑制江南地方勢力的政策,摧毀六朝宮苑,漫天大火,燒炎千里,建康城全部被平毀,建康太學中斷。

什麼是國子監?

國子監是我國明、清兩代國家管理教育的高衙門(類似如今的教育部)和國家設立的的高學府,也稱“太學”。目前國子監與隔壁的孔廟統一售票,遊客購票後進入孔廟,在碑亭旁的“持敬門”進入國子監遊玩

國子監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坐北朝南,中軸對稱”的建築格局,中軸線上分佈着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大殿、彝倫堂、敬一亭等主要建築。

其中辟雍大殿整個國子監的中心建築。辟雍大殿:皇帝講學之處辟雍大殿這一個十分獨特的建築,是一座建於圓形水池中央的方型殿宇。這種建築形制有這很深的含義:辟雍外環繞的圓形水池,環水爲雍(意爲圓滿無缺),圓形像闢(闢即璧,皇帝專用的玉製禮器),象徵這王道教化的圓滿不絕。其它主要建築:辟雍大殿以北是彝倫堂,早年曾是皇帝講學之處,興建辟雍大殿後,這裏改爲了國子監的藏書處。

彝倫堂的北邊是敬一亭,建於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是國子監官員辦公的地方。國子監的琉璃牌坊,是北京的一座不屬於寺院的琉璃牌坊,牌坊正反兩面的橫額上,都是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字,由此可見古代中國的崇文重教。在國子監內設有“中國古代科舉展”和“國子監原狀陳列展”等常年展覽,對科舉制度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去參觀。

相比較北京一些景點的熙熙攘攘,國子監內古樹林立,遊客也不是很多,環境非常清淨。國子監周邊的衚衕區也很不錯,綠樹成蔭,四合院灰牆青磚,沿街有許多的茶藝館,文房四寶,佛物商店等。

國子監什麼意思

最古老的大學。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爲國子監。

國子監是培養大學生的,貢院則是大學聯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場。明清兩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舉辦一次會考,地點選在京師。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首屆,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貢院舉行。永樂九年3月,將全國科舉會考地點移至北京。

明朝時南京也有國子監,北京的這一座是後成立的,相當於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緒三十年止,500多年裏兩朝共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國子監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塊飽受風雨摧殘的進士題名碑了,鐫刻着所有進士的姓名。

國子監的意思是什麼?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中央官學,爲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北宋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參政“慶曆新政”,應天府書院升爲南京(今商丘)國子監學,與東京(今開封)、西京(今洛陽)的國子監並列爲北宋最高學府。

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爲“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爲“北監”或“北雍”。

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樂年間,規模宏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嚮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國子監”是什麼意思

最古老的大學。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爲國子監。

國子監是培養大學生的,貢院則是大學聯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場。明清兩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舉辦一次會考,地點選在京師。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首屆,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貢院舉行。永樂九年3月,將全國科舉會考地點移至北京。

明朝時南京也有國子監,北京的這一座是後成立的,相當於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緒三十年止,500多年裏兩朝共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國子監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塊飽受風雨摧殘的進士題名碑了,鐫刻着所有進士的姓名。

“國子監”是什麼意思?

最古老的大學。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爲國子監。

國子監是培養大學生的,貢院則是大學聯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場。明清兩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舉辦一次會考,地點選在京師。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首屆,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貢院舉行。永樂九年3月,將全國科舉會考地點移至北京。

明朝時南京也有國子監,北京的這一座是後成立的,相當於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緒三十年止,500多年裏兩朝共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國子監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塊飽受風雨摧殘的進士題名碑了,鐫刻着所有進士的姓名。

國子監什麼意思 主要功能是什麼

中國古代負責教育管理的最高機關,也兼爲最高學府。始於晉,稱國子學,隋以後改稱國子監,清末廢除,改設“學部”。

國子監的主要功能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

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國子監學習《四書》、《五經》,兼習《性理大全》以及律令、書數等,此外,國子監對教職員的職務、待遇及對監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確的規定。 國子監職務 祭酒一人,從四品;司業二人,從四品下。

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丞一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每歲,七學生業成,與司業、祭酒蒞試,登第者上於禮部。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句督監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