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W

朱光潛。

朱光潛是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主要編着有《文藝心理學》、《克羅齊哲學述評》、《西方美學史》等,並翻譯了《歌德談話錄》、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G.E.萊辛的《拉奧孔》等作品。

1897年9月19日出生於今麒麟鎮岱鰲村朱家老屋。支持馬克思主義,少時課讀於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學,畢業後任教於北鄉大關國小。

青年時期在桐城中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後肄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他還請桐城著名書法家方守敦題寫“恆、恬、誠、勇”4字的條幅,作爲座右銘。五四運動中,他毅然放棄文言文,改寫白話文。

1921年,朱光潛發表了白話處女作《福魯德的隱意識說與心理分析》,隨後又發表《行爲派心理學之概略及其批評》、《進化論證》等讀書心得,初步形成自己對治學和學術研究活動的看法。

1922年,他在《怎樣改造學術界》中,倡導培養“愛真理的精神”、“科學的批評精神”、“創造精神”和“實證精神”。這些觀點一直影響着他漫長的學術道路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誰

香港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上海大學吳凇中國公學中學部、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任教。1924年,撰寫第一篇美學文章《無言之美》。

1925年出國留學,先後肄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

1933年回國,先後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四川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國立安徽大學任教。並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民盟中央委員,中國美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作協顧問,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解放後,朱光潛系統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經過對自己以前的唯心主義美學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觀的辨證統一的美學觀點,認爲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爲條件,此外加上主觀的意識形態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爲物的形象,然後纔是美。

他還以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的實踐觀點(即把主觀視爲實踐的主體——人,認爲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對立統一於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美學思想,形成了一個頗有影響的美學流派。

《西方美學史》是朱光潛解放後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國學者撰寫的第一部美學史著作,代表了中國研究西方美學思想的水平,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價值。

1950年以後提出主客觀統一說,認爲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爲條件,此外還須加上主觀的意識形態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爲物的形象,然後纔是美。

20世紀60年代,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把主觀視爲實踐的主體“人”,認爲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動性統一於實踐。在“文革”期間,朱光潛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仍認真系統地研究馬列主義原著,力求弄懂弄通。

1983年3月,朱光潛以八十六歲高齡,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講學,出席“第五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1984年,香港大學授予朱光潛爲該校名譽教授。1986年3月6日,朱光潛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