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爲五斗米折腰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W

“不爲五斗米折腰”通常用來比喻有骨氣,清高。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陶潛傳》中的“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而陶淵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別號五柳先生。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詩人,也被稱爲“田園詩派的鼻祖”,早年陶淵明也曾追求仕途,然而他的官職最高只做到縣令,這與他不願阿諛奉承也有很大關係。

不爲五斗米折腰是誰?

“不爲五斗米折腰”這個故事正是發生在他任職彭澤縣令時期,他不願巴結上官,於是掛印而去,此時他任彭澤縣令只有八十多天,從此開啓了他的隱居生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他隱居時所創。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於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於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陶淵明祖上世代爲官,祖父也曾做過太守之職,但是在他八歲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家境也逐漸開始沒落。

二十歲時,陶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在此期間他出任的低級官吏不計其數。在他二十九歲那年,剛辭職回家的陶淵明又被召回出任主簿一-職, 可是沒做多久,他又辭職跑回了家中。隆安二年,陶淵明加入桓玄幕,第二年奉命入京後他又直接回到了家。

母親病故後,陶淵明在家守了三年的孝,孝期-滿,陶淵明便再度出仕,擔任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不出所料,沒過多久他又辭職跑了。義熙元年八月,陶淵明最後- -次出仕,擔任彭澤縣令。三個月後,他的妹妹在武昌逝世,陶淵明在作了一-篇《歸去來兮辭》後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僞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飢寒交迫的困境時,儘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嘆息說:“我豈能爲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爲五斗米折腰傳爲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爲跡”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願,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爲如此它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