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的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7W

十五望月的意思是:《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爲內容的七絕。全詩四句二十八字,以每兩句爲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十五夜望月的意思

全詩的字面意思: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着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溼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全詩賞析:“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態,藉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予人以難忘的印象。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樹棲鴉”,應該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爲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到最後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全句無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處處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冷露無聲溼桂花”,緊承上句,藉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這句詩因桂香襲人而發。在桂花諸品中,秋桂香最濃。這句詩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詩人選取“無聲”二字,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既寫出了一個具體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現了夜之深和靜,似乎桂香與寒氣襲人而來了,帶給人以美的聯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採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羣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悽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在誰的一邊。天下離人千千萬萬,懷人愁緒如綿綿秋草,逐處叢生;詩人在思誰是確定的,說“不知秋思落誰家”並非真不知,而是極寫秋思的浩茫渾涵,似虛而實,深得詩歌含蓄之美。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儘管也在望月,卻並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癡情,手法高妙。在煉字上,“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