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W

閉關鎖國是明朝和清朝時期。閉關鎖國政策,又稱洋禁、海禁,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國的整體國力及發展落後予西方國家。中國曾實行海禁四百多年。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鄭和下西洋(1405-1433)後,實施海禁,是鎖國的象徵。

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

“閉關鎖國”體現爲對海外貿易的各種限制性政策,其中最嚴重的是海禁,其次爲一口通關,再次爲其他限制性政策。從明朝官方的明文詔令看,海禁是有明一代的基本國策,如果以“不禁止即爲開放”的標準看,只有洪武、永樂和嘉靖年間等個別時期有不斷重申的海禁令。

嘉靖年間的海禁真正執行只有十餘年,而且仍允許葡萄牙人經澳門貿易。到隆慶元年(1567年),不但偏僻港口根本無禁,設關港口私下出入者也很多,浙江甚至比公開放禁的月港更寬鬆。此後其他口岸也很快相繼開放,而且間接貿易根本無法可禁,對日直接貿易也相當活躍,實際上已經是全面開海。

清政府下令禁止官民擅自出海貿易,如有將違禁貨物販賣到其他國家,並且通敵鄭成功或者製造船隻販賣給其他國家的,均將違抗者交給刑部按律治罪。清朝的禁海運動起始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終止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實際上,清政府迫於遠在臺灣的鄭氏家族的海軍入侵,不得不採取消極防範措施。




閉關鎖國是清朝哪個皇帝弄的?

閉關鎖國是清朝雍正帝弄的,他在位時的舉措被視爲鎖國的開始。1723年(雍正元年),因與羅馬教廷間有關中國禮儀之爭的白熱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許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內傳教,並限制貿易。

乾隆以後,清朝開始實行全面的閉關鎖國政策,一開始是四口通商,到後來只開放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壟斷其進出貿易,對出口貨物的種類也多有限制。

清代實行了“閉關自守”或“閉關鎖國”政策的觀點源於當時試圖向中國推銷其商品(特別是鴉片)的英國商人,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這一觀點,後來這一觀點於20世紀50年代納入了當時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寫入了教科書,並且形成了一個觀點認爲“清代閉關鎖國”。

擴展資料

閉關鎖國政策的長期推行,阻礙了中外聯繫,影響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

文化上,經濟上,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各種先進技術思想難以發展,整體上呈現帝國黃昏現象。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阻礙本國的經濟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阻隔與外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造成國際衝突。影響社會科技發展。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什麼時候開始的?

沒有明確的時間點,明末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時就已經開始實行閉關,認定中國清代前期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

一、明朝時期實施海禁

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商禁),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進貢除外)

明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只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嚴格。

二、清朝時期

1、前期政策:清廷對來華貿易的外國商船,沿襲明朝成規,不許進入廣州,只准於澳門交易。隨後,由於東南海上鄭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嚴出海之禁。

2、康熙開關:順治至康熙初年,歐洲國家,首先是荷蘭,接着是英、法、葡萄牙等國,相繼與清朝建立貢市貿易關係。

3、乾隆時期:清政府又實行商行制度,即廣州十三行,以進行壟斷。

擴展資料:

正面影響:

1、從一定程度上打擊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盜行爲。

2、對沿海地區的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3、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作用。

負面影響:

1、這一政策的長期推行,阻礙了中外聯繫,影響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

2、文化上,經濟上,科學上無法和世界接軌,各種先進技術思想難以發展,整體上呈現帝國黃昏現象。

3、阻礙本國的經濟發展,徹底喪失對外貿易主動權。阻隔與外國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閉關鎖國

閉關鎖國的朝代有哪些,對外開放的朝代有哪些?

閉關鎖國的朝代有明朝和清朝,正因爲兩個朝代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差點讓中國毀滅。而開放的朝代最典型的就是唐朝了,那時候是真正的萬國來朝,還有很多國家的留學生,包容開放是唐朝的特點。

閉關鎖國是哪個朝代

自古各朝代就閉關鎖國。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一個王朝。秦漢時代就開始實行戶籍制度,限制國內任何人隨意遷移,隨意走動。從A縣遷到B縣都是違法的。加上中國自古重農抑商,所以更不會有什麼文化,商業來往。被稱爲無比開放包容的唐朝開元時代玄奘出國都是犯法,無奈偷渡還被通緝。唐朝的開放包容真正意義上是隻允許外人來唐,可是不準唐人外出。三綱五常的時代政府不準讓個人出國出省甚至出縣城(除非有特殊情況,如科舉考試等)。而個人又把這種意志強加到婦女身上,就是所謂的幽禁空閨。(丟人現眼,拋頭露面都是當時對走出大門的婦女的一種批判詞彙)。長城的真實作用就是防止人口偷逃,否則從先秦時代的匈奴到明末的女真南下。北方遊牧民族十幾次南下侵略長城基本上沒起到過任何防禦作用。北有長城,西有高山,黃河跟沙漠。東和南又是大海。基本上就控制住了人才外流。可是隨着元朝比較開放的商業政策,有一大批人遷移到東南亞諸島,元被明推翻後,比元更注重禮教的明朝認爲那些東南亞的漢人是判賊,一度想殲滅之。永樂大帝讓鄭和下西洋,目的到現在爲止有各種說法,可是七下西洋本身就是官方活動,並不是民間的或者是商業活動。就跟金正恩去歐洲留學不一定代表朝鮮就是開放的國家一個道理。到了清朝,平心而論,相對於前朝,最起碼有兩個港口一直和歐洲有貿易往來,否則也不會存在因爲貿易逆差而爆發的鴉片戰爭了。不過滿清不爭氣的方面在於和前朝一樣認爲西方科技是奇技淫巧。從而閉上眼睛自顧自的意淫爲世界第一。閉關鎖國,起源於秦漢,要善於唐宋,巔峯是明,結局是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