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事已人非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1W

物事已人非的意思是: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出自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後世引用中以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最爲著名。近義詞是時過境遷。

物事已人非是什麼意思

原句應爲: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於表達事過境遷。因而懷念故人。出自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後世引用中以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最爲著名。近義詞:時過境遷。

出處

物是人非出處: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

譯文:時節相同,而情境已不同於以往,物還在而人已非過去的人了,我的憂愁如何化解!

【物是人非】新解

1、物質是固定的,人是會改變的;

2、緣乃天生,份是人爲;

3、命是天生的,運是可以改變的;

4、一成不變的是“情”,時刻變化的是“感”。認識“情”和“感”的區別,也就明白了愛情的真諦;

5、靜態的是“物”,動態的是“人”。在變化中認識物,在靜止中觀察人。換一種心態,我們會豁然開朗:原來“物是人非”是這般令人愉悅!

6、不會變化的是環境,會變化的永遠是人,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當你轉身,突然發現所有的東西都沒有變,只是自己變了,物是人非。

擴展資料

近義詞:時過境遷

時過境遷 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shí guò jìng qiān,意思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發生變化。出自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第106回:“凡我國民,應盡吾雪恥這天職,並望勿爲五分鐘之熱度,時過境遷,又復忘懷,則吾國真不救矣。”

成語出處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第106回:“凡我國民,應盡吾雪恥這天職,並望勿爲五分鐘之熱度,時過境遷,又復忘懷,則吾國真不救矣。”

清·梁啓超《新中國未來記》:“到現在時過境遷;這部書自然沒甚用處……”

孫犁《秀露集·石子》:“時過境遷,色衰愛馳,我對它們也失去了興趣。”

聶紺弩 《魯迅--思想革命與民族革命的倡導者》:“別的革命者的思想,往往侷限於一定的時期,一定的境界,時過境遷,就褪色,退嬰,乃至消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