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風險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6.57K

操作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和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因而操作風險是一種內生的、廣泛的、離散性強的風險。在不少金融機構中,操作風險導致的損失已經明顯大於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因此,國際金融界和監管組織開始致力於操作風險管理技術、方法和組織框架的探索與構建。

操作風險是什麼

內生性風險:操作風險內生於銀行的業務與管理中,正常經營都會有操作風險產生。廣泛性風險:內部程序、員工、信息系統、外部事件都可能引發操作風險,使得操作風險廣泛分佈於全機構、全流程、全員中。離散性風險:操作風險事件涵蓋了內部欺詐、外部欺詐、工作場所安全、流程產品設計等多種類型,特徵差異化明顯,風險事件總體呈現出離散型的分佈。

操作風險事件包括內部操作風險事件和外部操作風險事件,巴塞爾委員會關於操作風險管理的良好實踐中,曾建議銀行利用外部數據分析和探索本機構可能存在的或之前未被發現的風險。

一般來說,嚴重的操作風險事件同時也是案件,因而金融行業案件庫同時也是金融行業的操作風險事件庫,是優質的外部數據資源。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6月,司法文書總量約1.2億篇,其中刑事裁判文書約1000萬篇。在衆多的刑事罪名中,與金融相關的罪名有40多項,2017年以來的刑事裁判文書超過10萬篇。



從操作風險的定義來看操作風險的產生可分爲什麼原因

從操作風險的定義來看,操作風險的產生可分爲人員因素、內部流程、系統缺陷和外部事件四大原因。

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信息系統或內部控制缺陷導致意外損失的風險。引起操作風險的原因包括: 人爲錯誤、電腦系統故障、工作程序和內部控制不當,等等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對操作風險的正式定義是: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操作過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而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這一定義包含了法律風險,但是不包含策略性風險和聲譽風險。

操作風險受到國際銀行業界的高度重視。這主要是因爲,銀行機構越來越龐大,它們的產品越來越多樣化和複雜化,銀行業務對以計算機爲代表的IT技術的高度依賴,還有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的趨勢,使得一些“操作”上的失誤,可能帶來很大的甚至是極其嚴重的後果。過去一二十年裏,這方面已經有許多慘痛的教訓。巴林銀行的倒閉就是一個令人怵目驚心的例子。

什麼叫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不知道您說的是那種類型的操作

我姑且理解爲您說的是投資品種的操作風險

首先我想說明一點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觀念和投資方法,面對市場波動的時候,賺取可賺的收益是我們操作資金所希望達到的目的~然而,因爲市場信息的多變,和操作方法的更新,使得我們原有的投資理念時刻都在發生變化,但是投資價值觀是沒有改變的,所以,一方面我們在適應市場,一方面,我們也在等待行情~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在行情沒有出現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區域內時,是不會動手的,因爲每個投資者都只能適應行情中的某一個階段,然而另外一個階段,很可能就會失誤連連,比如07年的基金經理和08年的基金經理,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行情的誘惑很大,爲了在短時間內達到資本積累,使得大家交易的次數增多,那麼失誤的機率就會增大,但是我不排除所謂的高手和所謂的神仙,呵呵,我只說一般情況~

那麼操做風險就可以這麼解釋了,因爲市場波動的不規則性和投資價值觀念的一致性,使得錯誤投資的機率隨着操做次數的增加而增加。

商業銀行管理中,什麼是操作風險?且具體有哪些?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

根據巴塞爾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在協議第644段所給的定義,操作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該定義不包括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但包括法律風險。一般意義而言,一家銀行不斷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由於操作原因而導致的損失,必然會對該銀行的聲譽產生負面影響。而委員會之所以提出操作風險不包括策略風險和聲譽風險的主要考慮是,因經營策略不當和聲譽出現問題所引起的損失增加或收益下降在現階段是無法量化的,所以不納入風險資本的監管範圍。從委員會給出的定義可以看出,操作風險損失是指與操作風險事件相聯繫,並且按照通用會計準則被反映在銀行財務報表上的財務損失,包括所有與該操作風險事件有聯繫的成本支出,但不包括機會成本、損失挽回、爲避免後續操作風險損失而採取措施所帶來的相關成本。

從商業銀行管理的角度而言,對於操作風險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如何準確地測量風險;其二是通過何種手段或方法防範操作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目前,國際金融界對操作風險的防控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由於經營環境不同,數據的完整性、可信性不足而沒有形成公認的、成熟的能夠準確測量操作風險的技術方法。所以,委員會在協議中鼓勵各國銀行積極地開發這方面的技術。

協議中提出了三種測量風險的方法:基本指標法、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在這三種方法中只有高級計量法是委員會允許商業銀行利用本行自己的操作風險損失數據、外部損失數據、情景分析和定性指標自主開發操作風險的計量模型。除此以外,基本指標法和標準法確切地講還稱不上是計量操作風險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實質上是委員會人爲地設定一定的風險權重,再根據銀行的收入通過判斷直接得出防範操作風險可能的損失所需要佔用的資本數額。

操作風險與內部控制

通過何種手段或方法防範操作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是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操作風險不同於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質。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自身內部需要進行各種不同類型的業務操作,而這種業務操作遍佈商業銀行內部各業務環節、產品線和不同的管理層面。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這些操作過程本身存在着失誤的可能性;而絕大多數的操作風險都是可以避免的,即使是不可避免的操作風險也可以通過保險或其他風險轉移機制加以緩釋。雖然業務操作與其相關的業務活動會爲銀行帶來價值,但是承擔操作失誤風險本身並不會創造價值。操作風險的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商業銀行要注重防範損失的發生,而損失發生的減少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爲了防範銀行內部的利益衝突,科學地控制風險和測量風險,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防範操作風險和測量操作風險是由兩個部門分別承擔的。銀行內控委員會負責操作風險的控制和防範職能;銀行的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操作風險的測量和資本配置工作。

商業銀行內控委員會是通過內部控制系統防範操作風險的。由於操作風險的分散性、多樣性特徵,要求商業銀行內部各產品線管理部門、各個操作環節、各個業務層面的管理者都要承擔起自身創造價值各環節的操作風險管理職責。委員會在1998年對商業銀行內控體系的建設、風險測量、內部審計及外部監管問題從管理者監察、內控文化、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交換、監測和監管部門對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等六個方面提出了14項十分具體的基本原則,以規範和指導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於2004年末頒佈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共設八章七十二條,從評價目標和原則、評價內容、評價程序和方法、評價標準和評價等級、組織和實施及罰則等六個方面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管理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規範,是中國銀行業走向科學化管理、完善自我約束機制的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指導性文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