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謠簡析詩歌首聯的作用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1W

詩一開頭就以“苦哉”二字總領全篇,定下了全詩感傷的基調。“官家使我牽驛船”,點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兩句詩總寫生長水邊爲驛站服役的痛苦心情。這首詩以水邊縴夫的生活爲描寫對象,通過一個縴夫的內心獨白,寫出了水上服役難以忍受的苦痛,對當時不合理的勞役制度進行了控訴,寫得很有層次。

水夫謠簡析詩歌首聯的作用

王建,字仲初,唐朝大臣、詩人。

出身寒微,貧困潦倒。大曆年間,考中進士,一度從軍。中年入仕,歷任昭應縣丞、太府寺丞、祕書郎、太常寺丞,累遷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時年六十六歲。

王建擅於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詩作題材廣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現實,揭露社會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運動是中唐時期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興起於貞元、元和年間,以白居易、元稹爲主要的倡導者。新樂府運動的興起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國運衰微,各種矛盾加劇。一些關心國運的有志之士殷勤地關注現實政治,希望國家能再度繁榮。因此他們放棄了盛唐的理想主義,而走向現實主義,以反映現實生活、關注民生、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的新樂府運動便應運而生。

新樂府運動又是在源遠流長的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基礎上而興起的,它遠承《詩經》和漢魏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近取杜甫、元結、顧況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新樂府是一種用自命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但更重要還是這一作家羣體的共同的理論追求和創作實踐,才使之成爲中唐詩壇上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

唐朝貞元、元和之際,廣大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興唐朝的統治。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下,白居易、元稹等詩人主張恢復古代的采詩制度,發揚《詩經》和漢魏樂府諷喻時事的傳統,使詩歌起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出:“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在《新樂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樂府詩歌的創作原則,要求文辭質樸易懂,便於讀者理解說的話要直截了當,切中時弊,使聞者足戒敘事要有根據,令人信服還要詞句通順,合於聲律,可以入樂。宣稱要爲君、爲臣、爲民、爲物、爲事而作,不爲文而作。

白居易、元稹等詩人或“寓意古題”,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樂府古詩之體,改進當時民間流行的歌謠,積極從事新樂府詩歌的創作。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詞》、《織婦詞》、《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是他們的代表作。張籍的樂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築城詞》、《賈客樂》等詩歌,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謠》中描寫了驛船縴夫的悲慘生活。《田家行》、《簇蠶辭》則揭露了封建賦役的殘酷。李紳曾作新題樂府二十首,惜已無存。他的《憫農》詩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爲千古傳誦的名詩。

新樂府運動的精神,爲晚唐詩人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所繼承。皮日休的《正樂府十首》和《三羞詩》,聶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腐朽和唐末農民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

表達打工苦的詩句

1. 關於打工苦的詩句

關於打工苦的詩句 1.求一首打工命苦的七律詩詞

《勞歌》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暑天三月元無雨,雲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餘,欲動兒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

白話譯文:

這個夏季裏已經三個月沒有下過雨了,看不到雲陰覆蓋只見到塵土飛揚。廳堂裏沒有人很是清靜,本想可以小歇一會陰涼些,但是(我)想動一下身而未動身,就已經滿身的大汗了。

(我)突然間想起在大街上那些做苦工的人是最慘的,骨瘦如柴的身體,青筋暴出,要背運着一百多斤的重物。一輩子就靠着那已經破爛不堪衣物來遮陽擋雨,爲了養兒活女只能在烈日曝曬下幹着苦力。

那些有錢人家的牛馬都拴在樹蔭下乘涼避暑,只怕牛被熱壞和曬傷了。老天的子民生活得如此的艱辛痛苦卻還不如牛馬過得好,這樣的情景真是令人心驚。

賞析:《勞歌》是一首七言古詩,描寫了“負重民”衣衫襤褸、頂着炎炎烈日不停的幹着苦力的悲慘命運,靠出賣苦力只是爲了那微薄的收入來養活家人。

還通過“負重民”和富人家的牛馬作對比,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苦力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之情。

擴展資料:

七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它是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篇幅較長,容量較大,用韻靈活,詩體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爲主。

代表作品有: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唐代詩人高適的《燕歌行並序》,唐代詩人李白的《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唐代詩人杜甫的《兵車行》,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等。

其中李白在七言古詩發展中所作出貢獻巨大,李白的七古突出特點是句式多變和韻律結構多變,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巨大的思想容量,其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藝術特徵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和發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勞歌》(張耒詩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七言古詩

2.形容“打工命苦”的七律詩詞有哪些

打工族

薄田半畝自徵去,爲飽肚囊謀打工。

滿眼繁華無處住,隻身妻子有誰同。

月圓十五人空嘆,道別九年級路幾重。

花甲爹孃不多見,人生盡在異鄉中。

打工命苦的藏頭詩:

打鼓放新船,

工拙定相懸。

命席紫蘭芬,

苦寒必生溫。

七律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爲平仄腳;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爲仄平腳;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爲仄仄腳;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爲平平腳。

這四種句式是律詩平仄格式變化的基礎,由此構成七言律詩的四種基本格式。

3.讚美工作辛苦的詩句

1、很多時候,決定一切的是態度,有了正確的態度,就可以將壓力轉化爲動力,踏上成功的舞臺。

生活是公平的,雖然不敢說一份耕耘必有一份收穫,但現在的忙碌既是對我以前虛度的光陰的彌補,也是爲我以後的生活的鋪墊。 2、回首人生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陽光、也有風雨雷電;有平坦的道路、也有荊棘坎途;走過,經歷過了,回首再看,雖然苦過、累過,哭過,但無怨無悔。

漫漫人生長路就是永遠充滿挑戰的,忙碌的人生,如歌的歲月,構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3、她臉上一副睏倦的樣子,連扯動嘴皮子的力氣也沒有了。

雙眼迷離,沒有焦距,似乎在說趕緊給我張牀吧。雙手無力地扶着牆邊,兩腿發軟,看着隨時要倒下的樣子。

4、忙碌的日子,會讓我無心閒暇煩惱,總讓我的心維繫在忙碌的事物之中,讓我全身心投入其中。 5、忙碌的時光雖然匆匆,但不虛度。

無論今後的日子怎樣,我仍會選擇這樣忙碌的方式生活,就如同現在。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着生活,感悟着生活。

人的充實是可以用時間來填充的,忙碌之時總感慨時光飛逝,那是思緒投身繁忙所獲取的快慰,更是心懷在平和與煩躁下正確的取捨。我的生活就這樣因忙碌而精彩起來,而生命因忙碌而存在着。

6、事過境遷,會發現那所謂的煩悶憂愁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心情也就隨之開朗。雖然偶爾也會覺得真的是有點累,但更多的時候是感覺到自己身在忙碌中品味到的快樂,我在忙碌中找到自身的價值,在忙碌中有所收穫。

7、雖然我喜歡這樣忙碌的生活,但我不主張無休止的工作,連續的加班和沒日沒夜的工作的副作用是讓人煩躁、效率低下和喪失創造力。所以,在上班時間我會更加努力地工作,合理的安排時間,儘量把應完成的任務及時完成,一天的忙碌換來休息時的自由自在以及第二天充沛的精力。

8、他踉踉蹌蹌跑出去,幾乎是從樓梯上滾下來的。他趕到辦公室門口站着,上氣不接下氣,兩腿發軟,手冷冰冰的。

他看見數不清的人向辦公室涌來,他的大腦已經失去了指揮自己的能力. 9、同事之間都是發自內心的關心和真誠,大家都不太看重利益,沒有太多心計,這樣既是同事又是朋友,還是老師,是他們讓我擁有了現在這樣的生活,讓我變得更好,更優秀。 10、以前我一直覺得工作和生活應該分得很開,但是我發現,其實填滿我生活的,是工作——工作上的問題、工作上的快樂、工作上的成就……而這些都需要和了解這一切的人分享,同事無疑是最好的對象,他們能毫無障礙地瞭解我的想法。

這就是讓我非常感動、也是給我動力的源泉——未來城的未來戰士們! 11、這是一羣有着同樣的工作背景,甚至是相近的修養、相近生活方式的人,朝夕相處,熟悉彼此,有很多共同的談資,快樂的,不快樂的,大家的情緒很容易被調動起來,一起縱情大笑,或一起同仇敵愾。在項目日常工作中,大家是像兄弟姐妹共同操持一份家業,少了權力壓迫,勾心鬥角,彼此用各自的肩膀互相支撐,大家有共同的興趣,共同的目標,願意在工作之餘互相傾訴又互相傾聽。

12、整日的忙碌調快了我的生活節奏,鍛鍊了我處理問題的能力,磨平了我桀驁不馴的棱角,練達了我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培養了我困局中尋覓捷徑的能力。

4.關於“打工”的詩句有哪些

1.酬楊八

唐代:白居易

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

閉門足病非高士,勞作雲心鶴眼看。

燭影搖紅(月下牡丹)

2.宋代:劉壎

院落黃昏,殘霞收盡廉纖雨。天香富貴洛陽城,巧費春工作。自笑平生吟苦。寫不盡、此花風度。玉堂銀燭,翠幄畫闌,萬紅爭妒。

那更深宵,寒光幻出清都府。嫦娥跨影下人間,來按紅鸞舞。連夜杯行休駐。生怕化、彩雲飛去。酒闌人靜,月淡塵清,曉風輕露。

3.沁園春(壽陳菊坡樞密卓)

宋代:陳著

吾菊坡兄,細觀花□,元來一般。是鄮山佳氣,胚月軍長茂,鄞江潤脈,滋養清妍。移傍雲霄,濃沾雨露,曾亞百花頭上班。誰知道,待芬香透了,收斂東邊。

笑他紅紫紛然。算眼底何曾長久看。這秋芳自韻,不爭春豔,霜根難老,偏耐風寒。佔得清名,尊爲壽客,晚節誰能如此全。千千歲,把黃金正色,照映人間。

4.沁園春(壽陳菊坡樞密卓)

宋代:陳著

吾菊坡兄,細觀花□,元來一般。是鄮山佳氣,胚月軍長茂,鄞江潤脈,滋養清妍。移傍雲霄,濃沾雨露,曾亞百花頭上班。誰知道,待芬香透了,收斂東邊。

笑他紅紫紛然。算眼底何曾長久看。這秋芳自韻,不爭春豔,霜根難老,偏耐風寒。佔得清名,尊爲壽客,晚節誰能如此全。千千歲,把黃金正色,照映人間。

5.【越調】鬥鵪鶉_歌姬教坊馳

元代:喬吉

歌姬

教坊馳名,梨園上班,院本詼諧,宮妝樣範。膚若凝脂,顏如渥丹,香肩憑玉樓,湘雲擁翠鬟。羅帕分香,春纖換盞。

【紫花兒】扶彪煞東風桃李,吸留煞暮雨房櫳,吃喜煞夜月闌干。向尊席之上,談笑其間,意思相攀,且是娘剔透玲瓏不放閒,不枉了喚聲妝旦。儘可以霧幌雲屏,酒社詩壇。

【天淨沙】眉兒初月彎彎,鞋兒瘦玉慳慳,臉兒孜孜耐看。琵琶弦慢,青衫淚點才幹。

【尾】麗春園門外是潯陽岸,最險是茶船上跳板。一句話悔時難,兩般兒愛處揀。

打工造句:

一、春節到了,在外打工的媽媽快回來了,小明望眼欲穿。

二、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可以進城打工。

三、寒來暑往,姐姐外出打工已經三年了。

四、農民進城打工要簽訂勞動合同。

五、伯伯讓堂姐輟學打工是鼠目寸光的行爲。

5.描寫工作累辛苦的詩

帶冠之年入江湖,

人世艱辛着職服。

日出勞作何如此?

養家果腹穿衣足。

月影又上東山頂,

歸來卻見妻睡熟。

坐牀興嘆夜已晚,

和衣一覺窗白出。

詩的大意是:20多歲步入社會,由於生活所迫穿上了工作服,一大早就要出門工作所爲何事?是爲了有吃有穿貼補家用。晚上月亮出來了纔回家,一看妻子都已經睡下,坐在牀邊感嘆生活的艱辛已入深夜,由於疲勞沒來得及脫衣就睡着了,醒來已經看到窗戶發白了,又要重新開始一天的勞累。

6.描寫工作累辛苦的詩有哪些

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唐代:李紳《憫農二首》

白話文釋義: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着農民的血汗?

2,粉色全無飢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着苧麻。——出自唐代:杜荀鶴《蠶婦》

白話文釋義:我的臉蠟黃,沒有一點光澤,哪知道人世間的什麼榮華富貴。年年都說我養蠶辛苦,爲什麼身上穿的是苧麻做的衣服?

3,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出自宋代:王炎《南柯子·山冥雲陰重》

白話文釋義:戴着蓑笠的農民,天天清晨早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田間泥濘的溝渠和田埂。春耕、春種、秋收,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農民們終年辛勞,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個豐收的年成。

4,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出自唐代:王建《水夫謠》

白話文釋義:真是苦啊生長在這驛站旁邊,官府強迫我去拉驛站的行船。辛苦的日子多歡樂的時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鳥。

5,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出自宋代:翁卷《鄉村四月》

白話文釋義:四月到了,沒有人閒着,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7.關於打工的詩詞

《鷓鴣天·農民建築工》(左河水)

萬道磚牆砌楚辛,幾多惆悵度黃昏。異鄉校外兒八歲,留守田間父六旬。

城鎮化,築功勳,扛難闖險懼求薪。醫療社保無承保,緣是鄉籍農戶身。(《中華詩詞》2015-04期)

《鷓鴣天·農民工》(左河水)

幾畝農田難度生,問巡海角作民工。異鄉獨在非爲客,作業佳節在險空。

熬酷暑,抗嚴冬,風餐地宿鬥蚊蟲。新城汗砌千樓起,何日村房不懼風。(《中華詩詞》2015-04期)

《鷓鴣天·老農打工》(左河水) 老漢離鄉爲育娃,幾經風雨闖天涯。日修豪宅熬寒暑, 夜宿窩棚受咬扎。 節膳用,戒菸茶,賺了學費備零花。望鄉放眼何方是, 四面樓林不見家。《中華詩詞著作家典藏》2011)

《鷓鴣天·少年打工》(左河水)

掩淚輟學別母親,幾番流浪獲工薪。日西勞累如霜打,夜半讀愉若踏春。

別忘我,夢中人,萬千離恨爲脫貧。仰天長嘯迷濛月,何日天涯返小村?(《中華詩詞》2014-11期)

《鷓鴣天·畢業求職》(左河水)

歷盡寒窗出校堂,萬千期盼系兒郎。天涯應聘茫茫路,壯志凌風道道傷。 思女友,夢爹孃,淚凝短信訴衷腸。悠悠日月臨年歲,心恐無顏見故鄉。(《中華詩詞》2014-11期)

《鷓鴣天·農民工創業》(左河水)

不忍窮鄉度苦貧,出山闖蕩作工人。車間半載當班長,函授三年幾履新。《江西詩詞》2015-1期

攻市場,巧經營,立門創業叱風雲。錦城高宅安居在,探母回村是市民。

《農民工》(薛海兵) 告別父母淚成雙,背起行囊走四方。 露宿風餐沙蓋飯,披星戴月土鋪牀。 建成樓宇千排秀,鋪就路橋萬里長。 汗透衣衫朝復暮,何時能買半間房。

關於唐詩父愛詩?

莫如吟

宋 邵雍

親莫如父子,遠莫如蠻夷。

蠻夷和亦至,父子失須離。

七絕·改詩贈父親

現代 毛主席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唐 杜甫

嫋嫋啼虛壁,蕭蕭掛冷枝。

艱難人不見,隱見爾如知。

慣習元從衆,全生或用奇。

前林騰每及,父子莫相離。

田家

唐 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憶邢惇夫

宋 黃庭堅

詩到隨州更老成,江山爲助筆縱橫。

眼看白璧埋黃壤,何況人間父子情。

畫虎

明 汪廣洋

虎爲百獸尊,罔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遊王羽士山房

唐 殷堯藩

落日半樓明,琳宮事事清。

山橫萬古色,鶴帶九皋聲。

易作神仙侶,難忘父子情。

道人應識我,未肯說長生。

北郭閒思

唐 曹鄴

山前山後是青草,盡日出門還掩門。

每思骨肉在天畔,來看野翁憐子孫。

次韻黃玉如大章攜先集來訪二首

宋 許月卿

橋梓風流滿腹經,桂花香裏識魁名。

翻成宵夢古今事,何況人間父子情。

先集一編詩橐富,家傳萬卷子金榮。

掛名敘跋流芳遠,曉起吟窗仔細評。

憶父

清 宋凌雲

吳樹燕雲斷尺書,

迢迢兩地恨何如?

夢魂不憚長安遠,

幾度乘風問起居。

百憂集行

唐 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殤小女稱稱三首

北宋 梅堯臣

蓓蕾樹上花,瑩絜昔嬰女。

春風不長久,吹落便歸土。

嬌愛命亦然,蒼天不知苦。

送賈訥倅眉

宋 蘇軾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父老得書知我在,小軒臨水爲君開。

試看一一龍蛇活,更聽蕭蕭風雨哀。

便與甘棠同不剪,蒼髯白甲待歸來。

洗兒

宋 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但願孩兒愚與魯,無憂無慮到公卿。

又示宗武

唐 杜甫

覓句知新律,攤書解滿牀。

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

假日從時飲,明年共我長。

應須飽經術,已似愛文章。

十五男兒志,三千弟子行。

曾參與遊夏,達者得升堂。

冬夜讀書示子聿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詩經—《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

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蓼莪

先秦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寄東魯二稚子

唐 李白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責子

東晉 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燕詩示劉叟

唐 白居易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

思爾爲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新樂府運動的主要主張

導語:白居易晚年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新樂府運動及其主張吧!

概念

新樂府運動,是由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導的一場詩歌革新運動。

名稱

“新樂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對漢樂府而提出的,其含義就是以自創的新的樂府題目詠寫時事, 故又名“新樂府運動” 。

特點

這類詩的特點是:自創新題,詠寫時事,體現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

代表作家

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紳、張籍、王建也是這一運動中的重要作家。

主要作品

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詞》、《織婦詞》,張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謠》,併爲新樂府運動中的優秀作品。

樂府

西漢設置樂府,掌宮廷和朝會音樂。由樂府採集和創作的詩歌遂被稱做“樂府”。樂府詩相當一部 分採自民間,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現實和可以入樂幾個特點。後來文人也仿作樂府詩,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樂府詩統稱作古樂府。

倡導者

“元白”指中唐詩人元稹、白居易。他們同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元白”並稱,在元稹、白居易生活的那個時代即已盛行。白居易序劉禹錫詩云:“予頃與元微之唱和頗多,或在人口。…江南士女

白居易

,語才子者多雲‘元白’…。”又《舊唐書·元模傳》:“稹聰警絕人,年少有才名,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爲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白居易、元稹等詩人的主要文學活動在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因而把他們創作的詩歌和仿效他們的作品統稱“元和體。”《新唐書·元稹傳》:“稹尤長於詩,與白居易相埒,天下傳諷,號‘元和體’。”又唐李肇《國史補》:“元和已後,爲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於張籍,詩章則學矯激於孟郊,學淺切於白居易,學淫靡於元稹,俱名‘元和體。’”後憲宗歿,穆宗立,改年號爲長慶(821—824),白居易、元稹將自己的詩歌編輯成集,分別名《白氏長慶集》、《元氏長慶集》,故又稱他們的詩作爲“長慶體”。

口號

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

新樂府的特點

所謂新樂府,是相對古樂府而言的。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來。他曾把擔任左拾遺時寫的“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的50多首詩編爲《新樂府》。新樂府的特點有三:一是用新題。建安以來的作家們歌寫時事,多因襲古題,往往內容受限制,且文題不協。白居易以新題寫時事,故又名“新題樂府”。二是寫時事。建安後作家有自創新題的,但多無關時事。既用新題,又寫時事,始於杜甫。白居易繼其傳統,以新樂府專門美刺現實。三是不以入樂與否爲衡量標準。新樂府詩多未嘗“播於樂章歌曲”。從音樂角度看是徒有樂府之名,而在內容上則是直接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是真正的樂府。新樂府運動由於前有杜甫開創的傳統,後有元結、顧況繼其事,張籍、王建爲先導,到了“元白”時期,明確地提出了“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論,加之元、白詩才蓋世,寫作了大量新樂府詩歌,給當時以極大影響,使這一偉大的`文學運動取得了巨大成就。《師友詩傳續錄》載:“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創爲新樂府,亦復自成一體。”新樂府運動在貞元,元和年間與韓柳古文運動相繼磅礴於文壇,有着共同的社會原因。

產生

唐朝貞元、元和之際,廣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興唐朝的統治。在這股浪潮的推動下,白居易、元稹等詩人主張恢復古代的采詩制度,發揚《詩經》和漢魏樂府諷喻時事的傳統,使詩歌起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出:“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在《新樂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樂府詩歌的創作原則,要求文辭質樸易懂,便於讀者理解說的話要直截了當,切中時弊,使聞者足戒敘事要有根據,令人信服還要詞句通順,合於聲律,可以入樂。宣稱要爲君、爲臣、爲民、爲物、爲事而作,不爲文而作。

白居易、元稹等詩人或“寓意古題”,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樂府古詩之體,改進當時民間流行的歌謠,積極從事新樂府詩歌的創作。白居易的《新樂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詞》、《織婦詞》、《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是他們的代表作。張籍的樂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築城詞》、《賈客樂》等詩歌,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民殘酷的剝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謠》中描寫了驛船縴夫的悲慘生活。《田家行》、《簇蠶辭》則揭露了封建賦役的殘酷。李紳曾作新題樂府二十首,惜已無存。他的《憫農》詩二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爲千古傳誦的名詩。

發展

這類新題樂府,至杜甫而大有發展。杜甫善於用樂府詩體描寫時事,所作如《兵車行》、《麗人行》、《悲陳陶》、《哀江頭》等,“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元稹《樂府古題序》)。元結、韋應物、戴叔倫、顧況等人,也都有新題樂府之作。元結還提出詩歌創作應“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二風詩論》),使“上感於上、下化於下”(《新樂府序》)。他們可說是新樂府運動的先驅。 新樂府運動是貞元、元和年間特定時代條件下的產物。這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鎮割據,宦官擅權,賦稅繁重,貧富懸殊,蕃族侵擾,戰禍頻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矛盾進一步顯露出來另一方面,統治階級中一部分有識之士,對現實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他們希望通過改良政治,緩和社會矛盾,使得唐王朝中興。這種情況反映在當時的文壇和詩壇上,便分別出現了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和白居易、元稹倡導的新樂府運動。

新樂府運動的精神,爲晚唐詩人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所繼承。皮日休的《正樂府十首》和《三羞詩》,聶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腐朽和唐末農民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

元和四年(809),李紳首先寫了《新題樂府》20首(今佚)送給元稹,元稹認爲“雅有所謂,不虛爲文”,於是“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列而和之”,寫作了《和李校書新題樂府》12首。後來白居易又寫成《新樂府》50首,正式標舉“新樂府”的名稱。白居易還有《秦中吟》10首,也體現了同樣的精神。新樂府作爲詩歌運動,其創作並不限於寫新題樂府。當時張籍、王建、劉猛、李餘等人,既寫新題樂府,又寫古題樂府,都體現了詩歌革新的方向。元稹原與白居易、李紳約定“不復擬賦古題”,後來見到劉猛、李餘所作古樂府詩,感到“其中一二十章,鹹有新意”,於是又和了古題樂府19首。雖用古題,但或“全無古義”,“或頗同古義,全創新詞”(元稹《樂府古題序》),其實質、作用與新樂府是一致的。這樣,在當時形成了一個影響很大的詩歌運動,文學史上稱之爲新樂府運動。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新樂府序》、《寄唐生》《傷唐衢》、《讀張籍古樂府》等詩文中,元稹在《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序》、《樂府古題序》等詩序中,闡述了新樂府運動的理論主張。所謂“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與元九書》),“爲君、爲臣、爲民、爲物、爲事而作,不爲文而作”(《新樂府序》),明確提出了新樂府運動的基本宗旨。所謂“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上以補察時政,下以泄導人情”(《與元九書》),“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讀張籍古樂府》),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諭作用所謂“惟歌生民病”(《寄唐生》),“但傷民病痛”(《傷唐衢》),“諷興當時之事”(《樂府古題序》),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與元九書》),是主張詩歌要有社會內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會現實弊端。所謂“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其辭質而徑”、“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實”、“其體順而肆”(《新樂府序》),“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寄唐生》),則是要求詩歌的形式與內容統一,爲內容服務,表達直切順暢,讓人容易接受。這些詩歌理論,一反大曆以來逐漸擡頭的逃避現實的詩風,發揚了《詩經》、漢魏樂府和杜甫以來的優良的詩歌傳統,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從軍行 古從軍行 出塞 涼州詞 詩文鑑賞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宏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涼州詞》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註解】:

1、夜光杯:一種白玉製成的杯子。

【韻譯】: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着歸回?

【評析】:

��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徵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首句用語絢麗優美,音調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一句用"欲飲"兩字,進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着意渲染氣氛。三、四句極寫徵人互相斟酌勸飲,盡情盡致,樂而忘憂,豪放曠達。這兩句,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語,倍覺悲痛。"歷來評註家也都以爲悲涼感傷,厭惡征戰。清代施補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從內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無非難征戰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似乎勉強。施補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衆論殊多,見仁見智,學人自悟。

▲王翰《涼州詞》賞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賞析

王翰:字子羽,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雲元年(710)進士,玄宗時作過官,後貶道州司馬,死於貶所。性豪放,喜遊樂飲酒,能寫歌詞。並自歌自舞。《全唐詩》存其詩一卷。尤以《涼州詞》爲人傳誦。

唐人七絕多是樂府歌詞,涼州詞即其中之一。它是按涼州(今甘肅省河西、隴右一帶)地方樂調歌唱的。《新唐書·樂志》說:“天寶間樂調,皆以邊地爲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這首詩地方色彩極濃。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葡萄酒是當時西域特產,夜光杯是西域所進,琵琶更是西域所產。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這首七絕正是一首優美的邊塞詩。邊塞詩,若以對戰爭的態度爲標準。可劃分爲歌頌戰爭與暴露戰爭兩類。本詩所寫戰爭的性質和背景已無可考,但從詩人感情的脈搏來體會,這無疑是一首反戰的詩歌。不過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

首句設色豔麗,故意誇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裏斟滿了葡萄美酒,戰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了。寫到這裏,突然來一頓挫:“欲飲”而無奈“琵琶馬上催”。這個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前氣氛中。看來無法再飲酒了!可是,“醉臥沙場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轉,告訴我們:這時雖然軍令如山,卻是催者自催,飲者自飲,而且下決定決心要“醉臥”。詩人似在代將士傾訴衷腸:管他呢,雖然出發在即,我們依然痛飲,不辭醉倒沙場,這種狂飲你們不會見笑吧?“君莫笑”三字,於頓挫之中一筆挑起,引出了全詩最悲痛、最決絕的一句,這就是結末的“古來征戰幾人回?”這個詰問句,誇張地展示了戰爭的殘酷後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顯然,這裏所控訴的,已不止是將士們所面臨的這一次征戰,而是“古來”即有的一切由統治階級爲了自身利益而發動的驅使千千萬萬將士去送死的戰爭!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可謂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的確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境中,戰士和詩人們對於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一般也只能產生這種悲痛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

▲王之渙《涼州詞》賞析

涼州詞①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②

春風不度玉門關。③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遷居絳州 (今山西新絳)。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謗辭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縣(今禹河北)尉,卒於官舍。爲人慷慨有大略,善作邊塞詩,與高適、王昌 齡、崔國輔等唱和,名動一時。靳能爲作墓誌,稱其“歌從軍,吟出塞,皎兮 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中”。《全唐詩》 存絕句六首,皆歷代傳誦名篇。

註釋

①涼州詞:《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引《樂苑》雲: “《涼州》,宮曲名,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遠進。”鄺隴右道涼州,治姑臧 (今甘肅武威)。此詩用《涼州》曲調,並非歌詠涼州。 ②北朝樂府《鼓角 橫吹曲》有《折楊柳》,歌詞雲:“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下馬吹長笛, 愁殺行客見。” ③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

《涼州詞》賞析

此詩經“孤城”爲中心而襯以遼闊雄奇的背景。首句“黃河直上”,有人 認爲很費解,故易“黃河”爲“黃沙”。然而“黃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見“白雲”?其實,“黃河直上”並不難理解。李白與王之渙都寫過沿黃河 西望的景色,不同點在於:李白的目光由遠而近,故創出“黃河之水天上來” 的奇句;王之渙的目光自近及遠,故展現了“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奇景。遙望 西陲,黃河由東向西,無限延伸,直入白雲,這是縱向描寫。在水天相接處突 起“萬仞山”, 山天相連, 這是豎向描寫。就在這水天相接、山天相連處, “一片孤城”,隱約可見。這,就是此詩所展現的獨特畫面。

前兩句偏重寫景,後兩句偏重抒情。然而後兩句的情,已孕育於前兩句的 景。“一片孤城”,已有蕭索感、荒涼感。而背景的遼闊,更反襯出它的蕭索; 背景的雄奇,更反襯出它的荒涼。“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這“孤城” 顯然不是居民點,而是駐防地。住在這裏的徵人,大約正是沿着萬里黃河直上 白雲間,來此戍守邊疆的。久住“孤城”,能無思家懷鄉之情?這就引出了三 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愁殺行客見”的《折楊柳曲》,其思家懷 鄉之情已明白可見。妙在不說思家懷鄉,而說“怨楊柳”。“怨”甚麼呢?從 結句看,是怨楊柳尚未發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 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於加深對這個“怨”字的理解。詩意很婉曲: 聞《折楊柳曲》,自然想到當年離家時親人們折柳送別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親人折柳的回憶轉向眼前的現實,便想到故鄉的楊柳早已青絲拂地,而“孤 城”裏還看不風一點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詩意如此委婉深厚, 而詩人意猶未足,又用“不須”宕開,爲結句蓄勢,然後以解釋“不須”的原 因作結。 意思是: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 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 “怨”它又有何用?黃生《唐詩摘抄》雲:“王龍標‘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 金閨萬里愁’,李君虞‘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與此並同一意, 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須’二字略略見意故耳。”寫景雄奇壯 闊,抒情含蓄深永,正是這首詩的藝術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詩是可以從多方面理解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此詩言 恩澤不及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李鍈《詩法易簡錄》進 一步指出: “不言君恩之不及,而託言春風之不度,立言尤爲得體。”

從唐人薛用弱《集異記》所載,“旗亭畫壁”故事看,這道詩脫稿不久, 已傳遍四方,推爲絕唱。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幷州(今山西太原市)人。曾官文安縣(今屬河北)尉。其邊塞詩與王昌齡、高適等齊名。現僅存絕句六首。

這是一首雄渾蒼涼的邊塞詩。“涼州詞”,涼州歌的唱詞。《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辭》載有《涼州歌》,並說明是玄宗開元年間西涼府都督所進。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縣。這首詩豪邁奔放的歌聲,把我們帶到祖國大西北的壯麗山川面前。詩中描寫的西北邊疆之美,絕不同於江南水鄉柔媚明麗之美,而是一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昇華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這種美使人立即感到歷史和未來,立即感到永恆和無窮。最能表達這種美感的是詩的前二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源遠流長,一瀉千里。遠遠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奔流於萬山叢中。它彷彿由天上流來,又彷彿流向天外。“黃河遠上白雲間”,是詩人真實的感受。李白不是也有過“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嗎?這絕非偶然的巧合。在那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詩人眼前所見到的似乎只有兩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黃河與天空浮動的白雲。詩人全神貫注,空曠而絕無寂寞之感。黃河、白雲,色彩對照明麗。水在流,雲在飛,使人感到宇宙的脈搏與呼吸。

稍稍將目光轉移, 詩人看到了天地間別的景物。“一片孤城萬仞山”。對此仍是那樣地強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則衆多,高達萬仞。山之高,更顯出城之小,山之衆,愈見其城之孤。通過這一對比描寫,祖國西北邊塞的雄奇廣袤之美顯現出來了。

詩人在上兩句用這麼大的魄力寫景是爲了什麼呢?原來是爲了寫景中之人,寄寓自己對這廣袤的邊塞之中的人事的深沉感慨。這就是詩的後兩句的內容。羌笛,是西北邊疆富有地方色彩的樂器。當羌笛的聲音隨風傳來《楊柳枝》那熟悉的旋律時,詩人的情緒激越了。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在寂寥的山野間縈繞。那是戍邊的軍士在吹奏送別曲吧。他們曾經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告別了親人,踏上漫漫的征途。現在,只要吹起這支曲子,他們的眼前彷彿會立即浮現妻兒的淚眼,慈母的愁容。但是詩人勸慰他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你們何必借《楊柳枝》來抒發滿腔的幽怨呢?要知道,春風是吹不過玉門關的。這兩句,寫邊地的荒寒和徵人的怨情,情調轉爲憂傷。但這種憂傷不是一般悲抑低沉的哀嘆,而是暗含諷刺之意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可見詩人的真意並不在於誇張塞外的荒寒,說那裏沒有春風,而是借自然現象來暗喻安居於繁華帝都的最高統治者不關心徵人的生活,對於遠出玉門關戍守邊境的士兵不給予一點溫暖。

這首詩是一幅西北邊疆壯美風光的畫卷,又是一首對出征將士滿懷同情的怨歌,二者統一於短短的四句詩中,引人遐想,耐人尋味,使人對盛唐邊塞有較全面深入的瞭解。全詩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絕千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