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8W
入伏什麼意思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意味着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溫季節就此開始。

伏”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公曆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間。

三伏天:

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段。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入伏”後,全國多地將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

傳統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後數,數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裏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伏天的長短主要在中伏的差別上。因爲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時間不同,所以導致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有20天。於是就有了有些年份的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是40天,兩種情況。

最熱原因:

入伏後,地表溼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峯,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