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在牡丹這一形象上寄託了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5W

《賞牡丹》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託物詠懷詩。此詩描繪了唐朝慣有的觀賞牡丹的習俗。前二句以芍藥“妖無格”和芙蕖“淨少情”襯托牡丹之高標格和富於情韻之美,使牡丹兼具妖、淨、格、情四種資質,可謂花中之最美者;後二句則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之句,來表現人們傾城而出觀賞牡丹的熱鬧景象,以此讚頌牡丹爲人賞愛的傾國之色。全詩用擬人對比和抑彼揚此的藝術手法,肯定了牡丹“真國色”的花界地位,真實地表現了當年牡丹花盛開引起京城轟動效應的情景,蘊含了詩人心中的理想人格精神。

劉禹錫在牡丹這一形象上寄託了什麼

作品原文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白話譯文

庭院中的芍藥花豔麗雖豔麗,但格調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淨倒是明淨,卻缺少熱情。

只有牡丹花纔是真正的國色,是最美的花,當它開花的時候,其盛況轟動了整個京城。

劉禹錫在牡丹這一形象上寄託了什麼 第2張

創作背景

牡丹是中國特產的名花,春末開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時始從汾晉(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於京城,玄宗時猶視爲珍品。此詩即寫唐人賞牡丹的盛況。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與地點,由陶敏、陶紅雨校注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根據詩中用李正封“國色”之語推測此詩爲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長安所作;瞿蛻園的《劉禹錫集箋證》認爲,此詩作於唐大和年間作者重入長安之時;高志忠的《劉禹錫詩編年校注》認爲,此詩與《渾侍中宅牡丹》作於同時;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疑此詩爲永貞革新時所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