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 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是

來源:趣味百科館 7.37K
糜 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是

臨江之麋臨江(地名)的一個人,獵得一隻麋鹿的幼崽,養了起來。回家進門時,(家裏的)那些狗(見了)直流口水,搖着尾巴都拋過來,那人呵斥嚇唬它們。從這天開始就抱鹿崽子到狗的中間去,常常給那些狗看到它,慢慢讓狗和它嬉戲。

1、過了很久,狗都如那人所願(不企圖吃那鹿崽子了)。

2、鹿崽子稍微大些了,忘了自己是鹿了,以爲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跟狗)頂頭摔撲更加親密了,狗害怕主人,和它滾打的很友好。

3、但還是經常舔舌頭(想吃啊!)。

4、三年後,(一天)麋鹿出門,看見很多別人家的狗在道路上,跑去想和它們嬉戲。

5、別人家的狗見了很開心併發了威,一起把它殺了吃掉了,道路上一片狼藉。

6、麋鹿到死都沒明白其中道理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爲犬良我友 應該是這句翻譯:臨江有個人,打獵時捉到一隻小麋鹿,把它帶回家飼養。

7、剛一進門,一羣狗流着口水,翹着尾巴全來了,那個人非常惱火,憤怒地喝斥、嚇唬那羣狗。

8、從此,那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接近狗,經常給狗看,讓狗不要亂動,後來又逐漸讓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

9、時間長了,那些狗也都順從主人的意願了。

10、小麋鹿逐漸長大了,忘記了自己是隻麋鹿,把狗當作是自己的朋友,時常和狗一起頂撞翻滾,更加親熱了。

11、狗因爲害怕主人,於是對小麋鹿十分友善,但不時地舔自己的舌頭,想要吃掉小麋鹿。

12、 三年之後,麋鹿走出家門,看見大路上有一羣野狗,立刻跑過去想跟它們玩耍。

13、這羣野狗見了麋鹿既高興又憤怒,一起把它殺了吃掉,屍體七零八落的散落在路上。

14、小麋鹿一直到死都沒有明白落得這個下場的原因。

15、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謫居永州時所寫.《三戒》借麋,驢,鼠三種動物的可悲結局,諷刺了社會上的三種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說,"臨江之麇"所諷刺的是"依勢以幹非其類",就是倚仗他人勢力求得與對方要好的那種人."至死不悟"四個字,既表達了作者的厭惡之情,也勾畫出麋的可憐與可悲.這則寓言故事在寫法上突出的是細緻逼真的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如"羣犬垂涎,揚尾皆來",寫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見而喜且怒",用擬人的筆觸刻畫犬的心理活動. 告訴我們:不要企圖扭曲、改變事物的本性,越想改變,麻煩就越大,順勢而爲纔是根本。

16、寓言往往是先敘述寓言故事,然後加以評論,引出要諷喻的事理。

17、柳宗元的這篇寓言小品則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領會其含義。

19、 寓言描寫了麋鹿仗主人的寵勢而傲“內犬”,最終落得個被“外犬”“共殺食之”的悲慘結局。

20、影射了那些無才無德、依勢放縱、恃寵而驕的奴才,諷刺了他們的悲慘命運。

21、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使/勿動,稍/使/與之戲。

23、麋麑/稍大,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衆,走/欲與爲戲。

24、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26、)怛(恐嚇) 良(真,確) 牴觸(用頭角相抵相觸。

28、)啖(吃,這裏是舔的意思) 狼藉(散亂。

29、)忘己之麋也,以爲犬良我友。

30、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31、①倚仗他人勢力求得與對方要好的那種人,一旦超出護庇人勢力所及的範圍,便要招來殺身之禍。

32、②不要企圖扭曲、改變事物的本性,越想改變,麻煩就越大,順勢而爲纔是根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