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子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7W
竹篙子是什麼

竹篙子就是竹篙,一根長竹竿或木棒,是一種最簡單的推進工具。竹篙是一般用來撐水底或岸邊物體,按照力的作用與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進。

竹篙”的使用:

竹篙(gāo),近代人爲了避免篙頭被磨損或破裂,常在篙的下端安裝鐵箍、鐵尖和鐵鉤。篙的製作簡單,使用也十分方便,最適合於淺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一般利用篙撐水底或岸邊物體,按照力的作用與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進。

竹篙”的出處: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第三·陶公性儉厲》。

原文:

陶公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其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又云,嘗發所在竹篙,有一官長連根取之,仍當足。乃超兩階用之。

譯文:

陶侃性勤儉省而嚴厲,對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荊州刺史的官史時,命令建造船隻的官員把鋸木屑全部收集起來,不論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後來正月七年級大會僚屬,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臺階除雪後還很溼。這時陶公就讓人用木屑覆蓋在上面,人們出入一點都不受到妨礙。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總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來,(以至於)堆積得像山一樣。後來桓溫伐蜀,把戰船組裝起來的時候,都用這些竹頭作釘。

又傳說,陶侃曾徵調當地竹篙,有一位官員把竹子連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鐵箍,陶侃就把他提升兩級加以重用。

《世說新語·政事第三·陶公性儉厲》的介紹:

本文述說的是陶侃爲官節儉、使物盡所用的故事。體現了陶侃節約的品質。陶公生性儉厲,是嚴肅認真,辦事勤勉的人。本文選自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政事第三》,作者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世說新語》是六朝時期一部有名的著作,記述漢魏一直到東晉間流傳的上層人物的遺聞軼事,按事情的性質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