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3W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嗎

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

儒家學派是對中國影響最大、最深刻的一個學派,它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孔子所創立,是先秦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思想也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創始人孔子也被尊爲聖人”。

早期的儒家學派是孔子在吸收老子、周禮等思想之後,進行吸收和創新而而成,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收徒講學,晚年培養弟子,整理典籍。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專政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兩大主體內容。儒家學派主張以德治國和教化百姓。德治的要求首先是針對統治者的,在孔子看來,統治者要在道德修養方面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實現有效的統治。孟子也認爲,統治者自身的道德修習是實行理想政治的前提條件。

創立過程:

孔子在當時適當地吸收了老子對禮制的一些見解,但又屏棄了老子思想中的消極成分。在老子思想的基礎上,孔子加以吸收、改造和創新,早期的儒家學派終於誕生了。

但是,孔子創立儒家學派的具體過程也並不簡單,他的思想來源不只是老子一人。魯國的思想文化傳統對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在西周初期,魯國曾經是周公的長子伯禽的封國,同時也是殷遺民的主要聚居地。當伯禽東行就國的時候,曾將大量的典章帶往魯國,使魯國一開始就有了很高的文化基礎。特別是由於周公對周朝的卓越貢獻,在他去世之後,周王室特許魯國破格使用天子規格的禮樂。

到了春秋時期,由於周王室的影響力日益萎縮,西周初年所建立的禮樂制度幾乎蕩然無存,但是,魯國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得以保存較爲完整的西周典章制度。在這種特殊的文化環境中,孔子親眼目睹列國紛爭,越發感到西周那種以道德爲本位、以天子爲核心的典章制度、禮樂文物能給人以肅穆莊重的感染力,所以他對周的制度非常欣賞。

儒家學派的創建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孔子在年輕時就有了遠大的志向,但他一生中的挫折也是衆所周知的。所以,儒家學派的出現應該是孔子晚年的事情了。

孔子的的祖先是殷商的貴族,作爲殷遺民在周初遷到了宋地。後來又經過了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後,在孔子產生時,他的家族已經沒落,但是因爲有遺傳的因素,孔子身上還存留着殷遺民中儒者的氣息。而且,由於孔子少年喪父,家境淒涼,所以,早年不僅得到嚴格的生活鍛鍊,而且也有機會繼承殷商遺民中儒者世代相傳的賤民職業,幫人主持喪葬禮儀。

早年的艱辛生活使孔子早熟起來,在十五歲左右,他就立志苦學,想用個人的奮鬥來改變當時自己的小人儒”的地位。在三十歲之前他已經有了很豐富的古代典章、禮儀方面的知識。

到了晚年,孔子最後回到了魯國,他除了偶爾對現實發表一些議論外,基本是隻發言,不行動,他將精力主要用在了培養弟子,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上。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此前周遊列國時的收徒講學,最終使孔子學派日益壯大,孔子終於開創了儒家學派。

興起:

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儒家從此就成爲中國封建統治思想的正宗。此後,儒家爲適合各個時期封建統治階級的需要,總是從孔子的學說中演繹出各種應時的儒家學說來。如在兩漢,有以董仲舒和劉歆等爲代表的今古文經學以及讖緯之學;在魏晉,有王弼、何晏以老莊思想解釋儒經的玄學;在唐代,有韓愈爲排佛而倡導的儒家"道統"說;在宋明,有兼取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陸王派的理學;清代前期有漢學、宋學之爭;"五四"運動前後,儒家學說隨着封建社會的沒落而日漸喪失其作爲正統思想的地位。但由於它統治中國學術思想二千餘年,它的經典曾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信條,實成爲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也爲後代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同時,哲學上兩條路線的鬥爭,即使在儒家內部也有着曲折的反映。從先秦荀子對孟子的鬥爭,直到清代王夫之、顏元、戴震等反宋明道學的鬥爭,都是唯物主義對唯心主義的鬥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