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4W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是什麼意思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意思是施教者雜亂地施教,學生不按順序學習,會使學生頭腦混亂不知所措。

出自戰國時期樂正克《學記》: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譯文:

錯誤出現了再去禁止,就會產生抗拒而難以克服;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施教者不按教學內容的一定順序傳授知識,打亂了條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與不正派的朋友來往,必然會違逆老師的教導;從事一些不正經的交談,必然荒廢正課學習。這六點,是教學失敗的原因。

詞句註釋:

1、扞(hàn)格:牴觸。勝:克服。

2、修:整治。

3、燕:玩、戲。逆:違背。

4、燕闢(pì):與壞朋友談論邪僻之事。闢,邪僻。

5、廢:失敗。

《學記》:

中國古代一篇教育論文,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文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文獻。一般認爲是中國戰國晚期思孟學派的作品,據郭沫若考證,作者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文章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系統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經驗。其文言簡意賅,喻辭生動,文勢流暢,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學記》在論述中,多采用排比的方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然後得出結論,簡潔鮮明,不枝不蔓。先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強調學與教的關係,最後歸納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的結論,思路清晰,文勢流暢,層層遞進,文氣貫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