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則仕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8W

意思是: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學而優則仕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學而優則仕

成語發音:xué ér yōu zé shì

成語解釋: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成語出處:《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成語繁體:壆而優則仕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讀書做官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學優而仕 查看更多學而優則仕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我有力量釋放了你,叫你達到學而優則仕的願望。(老舍《四世同堂 三十四》)



學而優則仕的意思,反義詞,近義詞

詞目,學而優則仕,發音,xué ér yōu zé shì,釋義,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引用,《雍正皇帝》二十五回 施恩威天意不可測 較利害小人難相與 ...麼呢?爲的就是要用你們這些人替朝廷作事,爲國家分憂。子曰,‘學而優則仕 ’。你們能被取中,當然是‘學而優’的人了,以後就看你... 《論語》子張篇 ...?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子... 《昭明文選》卷五十六 ...飛,紙落如雲。學優則仕,乃從王政。論語,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左氏傳,子產謂子皮曰: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 《唐文拾遺》卷四十二 ...自趨龍旆,免泣牛衣,職奉非輕,書糧頗贍。嘗讀《魯論語》曰:「學而優則仕 ,仕而優則學。」是以望東開之ト,永誓依仁;坐北面之窗... 《全唐文》第04部 卷三百十六 ...公侯之胄,是以慎署斯職,而要其德藝。《傳》所謂「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處下僚而無咎悔,從吏道而獲安閒,差池鷺之間,宴... 《楹聯叢話全編》楹聯續話 佳話 ...華亭教官之任,吳穀人先生以聯贈之雲:“儒以道得民,此官不賤;學而優則仕 ,如日之升。”又鄭六亭兼才自題學署雲:“天子命之教;... 《論語註疏》卷十九·子張第十九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馬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優則仕 。”疏“子夏曰:仕而優則... 《子不語》卷十四 ...江西周學士力堂,癸卯鄉試,題是“學而優則仕 ”一節,文思幽奧,房考張某不能句讀,怒而批抹之,置孫... 《金樓子》卷四·立言篇九下 ...行之言。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學而優則仕 ,仕而優則學,古人之風也。修天爵以取人爵,獲人爵而棄... 《法言義疏》二 學行卷第二 ...:法言此文所云進,自指仕進而言,與孔子嘆逝義別。滿而後漸,乃學而優則仕 之喻,亦無所謂前義之引申。劉解誤也。“或問鴻漸”者,...

“學而優則仕”是孔子說的嗎?

不是,是孔子弟子子夏說的。

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閒暇,就去做官(進一步推行仁義)。該句出自《論語·子張》。

《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卜氏,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列於孔門文學之科。主張“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有什麼含義?

學而優則仕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第十三章)(子夏說:做官有了餘力就去讀書治學,學習有了餘力就去做官。)子夏是孔子學生中的著名人物,姓卜名商,子夏是字,春秋末年衛國人,比孔子小44歲。他在魯國做過官,但一生主要是治學,以文學著稱。孔子死後,他開門收徒講學,他的學生成爲儒家學派中的一派。戰國初期,他在魏國的河西講學終老,今陝西合陽縣洽川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仍有“子夏石室”、“文章臺”等遺蹟。他精通《詩經》、《春秋》、《易》、《禮》,據說現在流傳的《詩經》是經他傳下來的,《詩序》之中也有他當年講解《詩經》的記錄。近年轟動一時的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不少學者認爲是子夏所作,至少其中有他講《詩》的記錄。

“仕”是做官;“優”是寬裕、餘裕的意思;“學”指讀書學習和研究學問(治學)。傳統註疏如《論語註疏》、《邢昺正義》、朱熹《論語章句集註》、劉寶楠《論語正義》,都注“優”爲“有餘力”。這句話有兩個分句,上一個分句指做官的人說的,處理政務之外還有時間和精力,就還要讀書學習或研究學問;下一個分句指治學的人說的,治學達到精當的程度可以去做官。《論語今解》的解釋比較深入:“仕而優則學,用學理考驗政績之得失,以增益其實際智慧。學而優則仕,用行動考驗學理之價值,以正確其見解。合經驗與學理而一之。”也可以說:仕而後學,可以其新知增益工作能力;學而後仕,可以其所得切合實際地學以致用。全句的中心是勸人學習,以學理來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學理。

不知什麼時候,這句話被刪去前一個分句,只剩下“學而優則仕”五個字,把“優”字解釋爲“優良”“優劣”的“優”。把這半句話譯爲“書讀好了便能做官”。在“五四”以後,尤其在所謂的“文化大革命”中,萬炮齊轟,猛批孔子的“讀書做官”論,說孔子提倡爲做官而讀書,讀書爲了做官,是替奴隸主、封建主當爪牙來壓迫人民,因此孔子罪大惡極。

這是造反派給孔子製造的一件冤案:第一,“學而優則仕”這半句話根本不是孔子說的,而是子夏說的,張冠李戴;第二,這只是子夏的半句話,而且原來也不是被批判的那個意思,子夏的原意也被曲解了。

製造“讀書做官”的人確實是有的,但不是孔子,也不是孔子的學生子夏。“讀書做官”論的始作俑者也不是現代人,而是明清兩代的封建統治者。他們設計了一個大騙局,大力推行八股文科舉考試制度,從四書五經中抽出一句話作試題,按規定的八股程式作文,通過府試、省試、會試層層考試,考中了進士,便授以官職。從兒童啓蒙就灌輸:“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爲什麼讀書呢?(這裏有問號)“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皇帝在那裏公開收買讀書人:“十年寒窗苦用心,金榜題名天下聞。”只要考中了,別說選中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就是中了一般的進士,起碼也是個縣太爺,一縣人民的“父母官”。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金錢美女、宅第田產、光宗耀祖、封妻廕子,什麼都有了。這是封建皇帝鋪下的“讀書做官”之路。在這條路上,一個個讀死書、死讀書,死記硬背死教條,苦思冥想作言不由衷的八股文,只爲了應試,考中的去做感恩戴德的奴才,在那條應試的路上擠呀擠。大多數是從少年考白了頭髮,一次次名落孫山。考中的,便做貪官污吏;考不中的,便成了“孔乙己”。這樣的“讀書做官”論,我們當然堅持反對,但它與孔子無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