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起源和演變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6W
福的起源和演變

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早期文字具有圖畫性的特點,象形性很強。甲骨文中的“福”字爲合體會意字,與祭祀祈禱有關,在《甲骨文編》中記錄有50種構型。此時的“福”字爲“雙手舉酒祭天”的象形文字,創造這個字的用意在於“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1、與甲骨文相比,金文時期,“福”字的圖繪成分相對減弱,構字方式較爲統一。

2、《金文編》中,“福”字的字形減爲42例。

3、金文中大多數的構字都是左示右酉,但尚有9個字形爲左酉右示。

4、此時的“福”字,均省去了雙手,但主要表意的“示”和“酉”仍得以保留。

5、篆字初期,“福”字的結構進一步簡化和穩固,筆畫也變得圓潤,“方塊字”的結構更爲明顯。

6、《說文解字》中:“福,祐也。

9、”從此開始,“酉”字訛傳爲“畐”字,同時,“畐”有“滿”之意,與“示”字合起來,就是盛滿貢品供奉祖先或神靈,祈求得到庇護之意。

10、隸書時期,相‘’對於小篆體而言,漢隸的“福”子結構不變,在書寫方便會略有不同,字形變得方正平直。

11、在“福”字中,“畐”裏的“口”和“田”的方直化比較明顯,而“示”略有變形,同時爲楷體的“福”字奠定了基礎楷體對漢隸的改進表現在波挑收斂、折角圓轉。

12、楷體的“福”字的“畐”承襲了隸書的形狀,只是將“口”和“田”原本分兩筆寫的上方一橫和右側一豎連在了一起寫,變成了橫豎勾。

13、“示”字的變化較大,表現在上的一橫變成了一點,並且整體“福”字來說,左邊比右邊要窄,更利於書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