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的來源是哪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6W

潘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八百萬,佔全國人口總數0.48%。不過人們對於潘姓的來源不是很清楚,接下啦給大家詳細說一下。

潘姓的來源是哪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畢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畢,建立畢國。畢公高封其子季孫於潘,附庸於畢國。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子孫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潘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爲姓氏的,從此改姓潘。

2、源於"羋"(mǐ )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公諱崇字道安,楚成王時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公,使爲太師,掌國事,環列之尹,楚國大治,有認楚公族後以字爲氏,列公爲潘姓始祖之一。潘崇家族由於受到楚王的特別恩寵,故發展特別快,其後裔子孫的足跡幾乎遍佈楚國各地,在古籍中所記載春秋時代的潘氏名人,幾乎都是楚國的人物。今天山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皆有該支潘氏的後裔。

3、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爲單姓潘。 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裏大社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爲潘;光緒時,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

4、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爲姓。《史記》《中國姓氏》記載,舜帝生於姚墟,因姓"姚",建都於潘地。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爲姓氏而姓潘。

潘姓的來源介紹_潘姓是怎麼來的

潘姓在宋版《百家姓》中 排名 第43位,相傳有始於羋姓、以國爲姓、源於姚姓、因地得姓等起源說法。以下是我爲你精心整理的潘姓的來源,希望你喜歡。

潘姓源出

1.「潘」出自「姬」姓。以國名爲氏,據《廣韻》和《元和姓纂》所載,周文王後畢公之子季孫,食邑於「潘」,其子孫以邑名爲氏。

2.出自「羋」,以字爲氏。據《通志.氏族譜》及《潘岳家譜》載,春秋時楚之公族,潘崇氏也。楚成王時任世子商臣之太師。

3.爲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爲漢姓「潘」氏。

4.以國名爲姓,出於姬姓。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爲姓而以國名爲勝,奉季孫爲潘姓始祖。又,番,邾國也。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還音煩,音盤者即潘氏。

5.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爲姓。《史記》《中國姓氏》記載,舜帝生於姚墟,因姓“姚”,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爲姓氏而姓潘。

6.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邊的人以水地名爲姓。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爲氏者。

7.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仫佬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佈。

潘姓遷徙分佈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的,至 三國 時發展興旺而爲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 時尚 書左丞潘勖爲始祖。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爲始祖。吳國有右潘璋由發乾(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爲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爲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爲興旺,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爲潘姓 歷史 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爲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祕書監潘肅仁自稱是漢壽潘?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爲當地名門望族。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元明清時,潘姓已分佈於全國各地。如今,潘姓人分佈廣泛,尤以山東、廣東、江蘇、安徽、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區多此姓。上述九省潘姓約佔全國漢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衆多,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二。

潘姓姓氏 文化

郡望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古滎陽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北魏移至今縣。曹魏曾置滎陽郡。北齊爲成皋郡。隋唐爲鄭州滎陽郡。此支潘氏爲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後趙爲建興郡治北魏爲廣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後,其開基始祖爲晉代廣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陽(今河南省洛陽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爲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爲路,明爲府。此支潘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爲潘威。

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治南昌,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世所轄漸縮爲南昌附近一帶。又隋改南昌縣爲豫章縣。唐後期改鍾陵縣,又改爲南昌。此支潘氏爲潘崇之後。

堂號

黃門堂: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爲堂號,又因其爲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也稱爲“滎陽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榮楊堂“、“承志堂”、“如在堂”、“花賢堂”、“篤慶堂”、“優肅堂”、“永言堂”、“司諫堂”、“春茂堂”、“花果堂”、“世德堂”、“滎陽堂”等。

宗族特徵

1、漢代後,潘姓的知名人士不絕於史書,堪稱濟濟多才,僅收入《中國名人大辭典》者就有二百多人。

2、潘姓外表多俊秀。西晉潘岳以“美姿容”著稱,潘妃以妖豔著稱,喻男人英俊有貌比潘安之喻。

3、潘姓字行輩份排列有序。如江蘇溧陽潘姓一支字行爲:“忠武賁威,峻卿輔乾,程皓策楚。”又浙江新昌潘姓一支字行爲:“炳其宣慈,承先繼澤。”又山東冠縣潘氏一支行爲:“學佔玉龍立,鳳貴洪汝文”

潘姓家族名人

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爲宋初名將。從石守信平揚州﹑定金陵﹑北伐太原皆有功,官至忠武軍節度使,封韓國公,卒諡武惠。

潘安:(?~300)字安仁,西晉中牟(今河南省中牟縣東)人。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爲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詩,爲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誅。亦稱爲潘河陽﹑潘安。

潘天壽:浙江省寧海人, 當代中國 畫家、 美術 教育 家,擅寫意花鳥和 山水畫 ,佈局善於“險、破險”,筆墨有金石味,樸厚勁挺、氣勢雄闊,熔詩、書、畫、印於一爐,亦能人物,並長於指畫。著有《中國 繪畫 史》、《治印談叢》等。

潘序倫:(1893-1985),宜興丁蜀鎮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被國外 會計 界譽爲中國會計之父。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科學院最年輕院士。

潘石屹: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曉婷:山東濟寧人,中國職業 檯球 花式九球打法女選手曾世界最高排名第四,被譽爲是中國的“九球天后”。

猜你喜歡:

1. 2017雞年潘姓的男孩起名方法

2. 2017雞年的潘姓女孩取名方法

3. 2017雞年潘姓的女孩起名方法

4. 2017潘姓寶寶取名字的方式

5. 姓潘女孩屬牛起名字

6. 姓氏起源是什麼

潘氏起源

關於潘姓的起源有六種說法:

1、始於羋姓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公諱崇字道安,楚成王時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公,使爲太師,掌國事,環列之尹,楚國大治,有認楚公族後以字爲氏,列公爲潘姓始祖之一。

2、以國爲姓

以國名爲姓,出於姬姓。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爲姓而以國名爲勝,奉季孫爲潘姓始祖。

3、源於姚姓

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爲姓。《史記》《中國姓氏》記載,舜帝生於姚墟,因姓姚,建都於潘地。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爲姓氏而姓潘。

4、因地得姓

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邊的人以水地名爲姓。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爲氏者。

5、鮮卑改姓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爲單姓潘。 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裏大社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爲潘。

6、漢化改姓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仫佬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潘姓

潘姓的來源

潘姓是一個漢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位,潘氏在2007年中國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二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八百萬,佔全國人口總數0.48%。朝鮮半島及越南亦有潘姓氏族居住。

潘姓的由來

(一)始於羋姓

源於羋(mǐ )姓,爲春秋時楚國公族潘崇之後,以祖名爲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爲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國號爲楚,稱楚文王。據《姓氏尋源》和《潘氏家譜》及《史記楚世家》所載,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爲太師,其後代子孫以祖名爲姓,稱爲潘氏。從此,潘姓在楚國成爲有勢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來。

(二)以國爲姓

以國名爲姓,出於姬姓。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爲姓而以國名爲勝,奉季孫爲潘姓始祖。又,番,邾國也。夫差取番者,番首姿,又音蒲。還音煩,音盤者即潘氏。

(三)源於姚姓

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爲姓。《史記》《中國姓氏》記載,舜帝生於姚墟,因姓姚,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商王朝時期,舜帝后裔建有潘子國,到殷商末期被周文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名爲姓氏而姓潘。

(四)因地得姓

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邊的人以水地名爲姓。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爲氏者。

(五)鮮卑改姓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爲單姓潘。 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裏大社(今臺灣省臺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爲潘;光緒時,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臺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六)漢化改姓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仫佬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佈。

潘姓的遷徙分佈

春秋戰國時,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內發展,此後,有向山東、湖南遷徙的少數潘姓人。

漢時,有潘姓北遷至滎陽中牟(今屬河南省),三國時發展興旺而爲滎陽郡一大望族,以東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爲始祖。東漢靈帝有潘乾因仕宦而遷江蘇溧陽,此地以潘乾爲始祖。吳國有右將軍潘璋由發乾(治在今山東省冠縣)而遷建康,而吳國還有瀏陽侯潘,爲漢壽(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孫權妻潘夫人爲浙江會稽人,這說明在三國以前,潘姓已播遷於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爲興旺。

晉時,潘勖之裔孫潘才因任廣宗太守,而落籍廣宗(今河北省威縣),後又發展成爲潘姓歷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遷廣東。

北魏時,破多羅氏改漢姓潘,並逐漸在洛陽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開基始祖爲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孫潘紹業因任隨州(今湖北省隨縣)刺史落籍當地。

唐初,陳元光父子開漳,有河南固始人潘節隨其入閩。此期潘紹業的曾孫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當地,其間並有移居陝西的潘勖的後人興旺發達起來,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祕書監潘肅仁自稱是漢壽潘?的後裔,由此可見,自東漢末至唐朝,潘姓從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許多支脈,而潘威的後裔則從洛陽望出,又興盛播遷於懷朔(今內蒙古自治區固陽)、陝甘等地。豫章潘姓興盛於唐代,至五代南唐時成爲當地名門望族。

宋時有潘節後人遷廣東、雲南。韓國潘氏的祖先都是從福建莆田遷過去的。由宋朝大理學家朱熹作序的《莆陽潘氏族譜》記載,潘源於唐儀鳳二年入閩平亂,定居福建莆田;福建五世祖潘承敘自莆田遷北燕,承敘子潘處常遷江陵;處常子潘佑爲南唐端明殿學士,因諫被南唐李後主處死,其四子文煥、文振、綬(文壯)、文亮入宋後,文煥官金紫光祿大夫、文振官銀青光祿大夫,二人子孫遷居福州義序及閩侯瓜山等地;綬與文亮後9世有潘阜,遷高麗巨濟,任高麗元宗和忠烈王時的左司議大夫、諫議大夫等職,受封岐城府院君,諡號文節,爲韓國和朝鮮的潘姓開祖,現有後代10萬餘人。 潘基文的堂兄、世界潘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潘基秀不久前來中國參加世界潘氏宗親聯誼活動時表示,根據韓國巨濟潘氏族譜記載,潘氏的祖先是宋朝前往高麗爲官的潘文節、潘文壯兄弟,兄弟倆的父親名字叫潘佑高麗末朝鮮初,潘氏族人從巨濟分遷韓國光州、南平、岐城等地。潘阜六世孫潘忠、字平重,任工曹典書,是朝鮮開國功臣,封爲海陽君,光州伯。潘阜諡號文憲。潘基文是文節公的26代孫,文憲公的20代孫。

元明清時,潘姓已分佈於全國各地。

當代潘姓的人口已達到620多萬,列在全國第三十六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5%。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安徽、廣東,這兩省潘姓大約佔潘姓總人口的22%,其次分佈於浙江、廣西、貴州、河南、江蘇、四川,這六省又集中了40%的潘姓人口。安徽爲當代潘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潘姓總人口的11%。全國潘姓的分佈形成了南部粵桂、東部皖蘇浙兩塊潘姓聚集區。

粵瓊桂黔、雲南東端、重慶南部、湖南大部、安徽大部、蘇滬浙臺、贛閩大部、湖北東端和西南端、內蒙古東北,潘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8%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8%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大約佔了國土面積的19.2%,居住了大約64%的潘姓人羣。在四川、雲南大部、重慶的北部和西南、豫鄂大部、陝西南部、湖南東北部、贛閩南部、安徽北端、山東、河北東北、內蒙古東部、黑龍江西北、吉林大部、遼寧,潘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9%--0.58%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23.7%,居住了大約28%的潘姓人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