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輪效應釋義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W

人的消費習慣形成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難於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於相對收入,即相對於自己過去的高峯收入。消費者易於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於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以致產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費函數,這種特點被稱爲“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釋義

“棘輪效應”是經濟學家杜森貝利提出的。古典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消費是可逆的,即絕對收入水平變動必然立即引起消費水平的變化。針對這一觀點,杜森貝認爲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爲消費決策不可能是一種理想的計劃,它還取決於消費習慣。這種消費習慣受許多因素影響,如生理和社會需要、個人的經歷、個人經歷的後果等。特別是個人在收入最高期所達到的消費標準對消費習慣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他提出:人的消費習慣形成後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上調整,難於向下調整,尤其是在短期內消費,其習慣效應較大。這種習慣效應,使消費取決於相對收入,即相對於自己過去的高峯收入。消費者易於隨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費,但不易於收入降低而減少消費,以致產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費函數。

棘輪效應釋義 第2張

實際上“棘輪效應”可以用宋代政治家和文學家司馬光一句著名的話來概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話出自他寫給兒子司馬康的一封家書《訓儉示康》中,除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著名論斷,他還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司馬光秉承清白家風,不喜奢侈浪費,倡導儉樸爲美,他寫此家書的目的在於告誡兒子不可沾染紈絝之氣,保持儉樸清廉的家庭傳統。

誠然,棘輪效應是出於人的一種本性,人生而有欲,“飢而欲食,寒而欲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慾望。人有了慾望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滿足。但我們對於慾望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放縱,對於過度的及至貪得無厭的奢求,必須加以節制。如果對自己的慾望不加限制的話,過度地放縱奢侈,沒能培養儉僕的生活習慣,必然會使自古“富不過三代”之說就成了必然,就必然出現“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的情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