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粉草種植與栽培

來源:趣味百科館 4.49K

1、培育種苗:涼粉草可通過分株和扦插來育苗。2、種植時間:可在春夏秋季種植。3、整地施肥:選好種植的田塊,將土壤翻耕整細,施入有機肥,做成畦。4、進行種植:株行距保持在15*23釐米左右,將涼粉草栽種到土壤中。5、栽培管理:栽培成活後注意及時澆水,定期追施薄肥,進行中耕除草。

一、培育種苗

涼粉草可通過分株和扦插的方法來培育種苗。如果選擇分株的方法,可選在溫暖的春季,此時溫度保持在10-15℃左右,非常適合分株種植。涼粉草的宿根處會長出嫩苗,在嫩苗長到4釐米左右時,用鋒利的小刀將櫱生苗從根部一株一株劈開,使小苗帶有部分根鬚進行移栽。如果選擇扦插的方法,可使用枝條扦插,選擇健壯的枝條截取成一段段插穗,每段插穗上帶有4個節點,準備好疏鬆透氣的土壤,將插穗插入土壤中,大約10天左右生根。

二、種植時間

涼粉草在春季、夏季、秋季都能種植,氣候適宜的環境中能利於生長,也能促進種植成活。

三、整地施肥

選擇肥水條件好,排灌方便的田塊,將土壤翻耕,整細,將土壤耙細,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保證好養分,將土壤做成寬1.2米、高0.3米、均寬0.3米的畦,把畦面整平整細。

四、進行種植

整理好土壤後,可以進行種植,株行距保持在15*23釐米左右,將涼粉草栽種到土壤中,栽種後立即澆水保持好溼度。

五、栽培管理

涼粉草栽培成活後,要注意及時澆水,保持好土壤溼潤,定期追施薄肥,進行中耕除草。

涼粉草種植與栽培

涼粉草種植技術和方法 種植涼粉草步驟

1、選擇肥水條件好的田塊,將上翻耕,敲碎,耙平,開好圍溝使其不積水,667平方米用20擔腐熟豬、牛欄糞和50千克鈣鎂磷肥均勻撤施於土面再翻耕,然後做寬1.2米、高0.3米、均寬0.3米的畦,把畦面整平整細,揀除雜草,當氣溫達10℃以上時開始定植(涼粉草生命力極強,只要評後經常保溼,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種植)。

2、定植時按行距 27釐米掘錢溝,株距20釐米放~攝經堆漚的人糞尿漿草木灰或經發酵的油料效拌草木灰與土拌勻進行種植,種植時不宜過深,以土埋沒根系爲宜,栽後澆足定根水。若遇乾旱要澆水。

3、待種苗成活後一星期左右,用10%的人尿水施第一次肥,然後每隔10天667平方米用尿素5千克對20擔稀人尿進行澆施。滿月後選晴天進行中耕除草。必須注意不要傷及根系,並667平有米用20擔鮮豬、牛欄糞覆蓋株行間空隙地,以防雜草生長。45天左右枝條長約35~40釐米時,便可開始收割,一年可收4~5茬。

涼粉草的生長環境,分佈,種植

涼粉草的功效介紹:

涼粉草 (《綱目拾遺》)

【異名】仙人草(《職方典》),仙人凍(《綱目拾遺》),仙草(《中國藥植圖鑑》)。

【來源】爲脣形科植物涼粉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涼粉草一年生草本。

莖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長約15~50釐米,枝疏長毛。

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4釐米,先端稍鈍,基部漸收縮成柄,邊緣有小鋸齒,兩面均有疏長毛;着生於花序上部的葉較小,呈苞片狀,卵形至倒三角形,較花短,基部常帶淡紫色,結果時脫落。

總狀花序柔弱,長5~10釐米;花小,輪生,柄長約3毫米;萼小,鍾狀,2脣形,上脣3裂,下脣全緣,結果時或筒狀,下彎,有縱脈及橫皺紋;花冠淡紅色,長2.5毫米,上脣闊,全緣或齒裂,下脣長橢圓形,凹陷;雄蕊4,花絲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盤一邊膨大。

小堅果橢圓形。

花期秋季末。

分佈我國南部。

【生境分佈】

生於坡地、溝谷的小雜草叢中。

【採集】夏季收割地上部分,曬乾。

或曬至半乾,堆疊燜之使發酵變黑,再曬至足幹。

【藥材】乾燥全草,多切成長約20釐米的段。

莖方形,被灰棕色長毛,外表棕褐色或黑色,有溝槽,幼莖常扭曲;質脆易斷,中心有髓。

葉對生,多皺縮,紙質,稍柔韌,不易捻碎,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面皆被疏長毛。

花不常見。

氣微,嚼之味淡甘,有膠性。

產於廣東。

你是不是要種植阿

這裏有種植方法不過不是很清楚,不要緊吧 ?

涼粉草種植技術

一,種苗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氣溫在10-15攝氏度,其宿根開始萌發許多新苗。苗高3釐米以上時,可將櫱生苗分株,連根移栽。

二,栽培方法:

春夏秋季均可栽培。選擇排灌方便的中等肥力沙質壤土較好,株行距15釐米X23釐米,栽後澆水。

三,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後,每隔10天追施速效肥1次,30天后中耕除草1次,並用牛欄糞行,即加大了肥力,又可防止長草。涼粉草不易發生病蟲害,無需施用農藥。

四,收穫加工:

在40-45天能割草1次,留茬5釐米又可旺長,但割後須施速效肥。刈割的鮮草不可堆漚,應及時曬乾,25公斤-30公斤爲1捆,即可上市場銷售。如加工成涼粉,收益更高。

涼粉草的生長習性(包括生長環境、分佈、種植)

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藤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無柄的腺體,及各種各式的單毛、具節毛、甚至於星狀毛和樹枝狀毛,常具有四棱及溝槽的莖和對生或輪生的枝條。根纖維狀,稀增厚成紡錘形,極稀具小塊根。偶有新枝形成具多少退化葉的氣生走莖或地下匍甸莖,後者往往具肥短節間及五色葉片。葉爲單葉,全緣至具有各種鋸齒,淺裂至深裂,稀爲複葉,對生(常交互對生),稀3—8枚輪生,極稀部分互生。花很少單生。花序聚傘式,通常由兩個小的3至多花的二歧聚傘花序在節上形成明顯輪狀的輪傘花序(假輪);或多分枝而過渡到成爲一對單歧聚傘花序,稀僅爲3—1花的小聚傘花序,後者形成每節雙花的現象。由於主軸完全退化而形成密集的無柄花序,或主軸及側枝均或多或少發達,苞葉退化成苞片狀,而由數個至許多輪傘花序聚合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穗狀,圓錐狀,稀頭狀的複合花序,稀由於花向主軸一面聚集而成背腹狀(開向一面),極稀每苞葉承託一花,由於花亦互生而形成真正的總狀花序。苞葉常在莖上向上逐漸過渡成苞片,每花下常又有一對纖小的小苞片(在單歧花序中則僅一片發達),很少有不具苞片及小苞片,或苞片及小苞片趨於發達而有色,具針刺,葉狀或特殊形狀。花兩側對稱,稀多少輻射對稱,兩性,或經過退化而成雌花兩性花異株,稀雜性,極稀花爲兩型而具閉花授粘的花,較稀有大小花或大中小花不同株的現象。花圖式爲S5P5A4G(2)。花萼下位,宿存(稀二片盾形,其中至少一片脫落),在果時常不同程度的增大,加厚,甚至肉質,鍾狀,管狀或杯狀,稀壺狀或球形,直至彎,合萼,5一稀4一基數,芽時開放,有分離相等或近相等的齒或裂片,極稀分裂至近底部,如連合則常形成各式各樣的二脣形(3/2或1/4式,極稀5/0式),主脈5條,其間簡單、交叉或重複,分枝的第二次脈在較大或小的範圍內發育,因之形成8,11,13,15至19脈,貫入萼齒內的側脈有時緣邊或網結,齒間極稀有側脈連結形成的胼胝體,脈尖偶形成附屬物或附齒,如此,則齒有10枚(有時5長5短),萼口部平或斜,喉內面有時被毛,或在萼筒內中部形成毛環(果蓋Garposte-gium),萼外有時被各種毛茸及腺體。花冠合瓣,通常有色,大小不一,具相當發育的,通常伸出萼外(稀內藏),管狀或向上寬展,直或彎(極稀倒扭)的花冠筒,筒內有時有各式的毛茸或毛環(蜜腺蓋Nectarostegium或Annulus),基部極稀具囊或距,內有蜜腺;冠檐5—稀4—裂,通常經過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聯合而成二脣形(2/3式,或較少4/1式),稀成假單脣形或單脣形(0/5式),稀5(—4)裂片近相等,卷疊式覆瓦狀,通常在芽內開放,或雙蓋覆瓦狀,後裂片在芽時在最外,如爲二脣形,則上脣常外凸或盔狀,較稀扁平,下脣中裂片常最發達,多半平展,側裂片有時不發達,稀形成盾片(Apo-physis)或小齒(Pleuridia),顎上有時有褶襞或加厚部分,但在4/1式中則下脣有時成舟狀、囊狀或各種形狀。雄蕊在花冠上着生,與花冠裂片互生,通常4枚,二強,有時退化爲2枚,稀具第5枚(後)退化雄蕊,分離或藥室貼近兩兩成對,極稀在基部連合或成鞘狀(如鞘蕊花屬ColeusLour.),通常前對較長,稀後對較長(荊芥族NepeteaeBenth.),通常不同程度的伸出花冠筒外,稀內藏,通常兩兩平行,上升而靠於花冠的盔狀上脣內,或平展而直伸向前,稀下傾,平臥於花冠下脣上或包於其內(羅勒族Oci—meaeKudo,p.p.),稀兩對不互相平行(則後對雄蕊下傾或上升);花絲有毛或否,通常直仲,稀在芽時內卷,有時較長,稀在花後伸出很長,後對花絲基部有時有各式附屬器;藥隔伸出或否;花葯通常長圓形,卵圓形至線形,稀球形,2室,內向,有時平行,但通常不同程度的叉開、平叉開或甚至平展開,每室縱裂,稀在花後貫通爲1室,有時前對或後對藥室退化爲1室形成半藥,有時平展開(則花葯球形),稀被髮達的藥隔分開,後者變成絲狀並在着生於花絲處具關節(鼠尾草族SalvieaeDumort.),無毛或被各式毛。下位花盤通常肉質,顯著,全緣至通常2—4淺裂,至具與子房裂片對生或互生的裂片,前(或偶有後)裂片有時呈指狀增大,稀不具而花托中央有一突起(保亭花屬WenchengiaC.Y.WuetS.Chow)。雌蕊由2中向心皮形成,早期即因收縮而分裂爲4枚具胚珠的裂片,極稀淺裂或不裂(筋骨草亞科AiugoideaeBenth。部分,保亭花亞科WenchengioideaeC.Y.WuetS.Chow);子房上位,無柄,稀具柄(黃芩屬ScutellariaLinn.);胚珠單被,倒生,直立,基生,着生於中軸胎座上,珠脊向軸,珠孔向下,極稀側生而多少半倒生,直立,例外的爲多少彎生;花柱一般着生於子房基部(gynobasic),稀着生點高於子房基部,頂端具2等長稀不等長的裂片,稀不裂,例外爲4裂。果通常裂成4枚果皮乾燥的小堅果,稀核果狀(錐花亞科PrasioideaeBriq.)而具多少堅硬的內果皮及肉質或多汁的外果皮,倒卵圓形或四棱形,光滑,具毛或有皺紋、雕紋,稀具邊或頂生或周生的翅(有時背腹壓扁,稀背腹分化),具小的基生果臍,稀由於側腹面相接而形成大而顯著、高度有時超過果軸一半的果臍,極稀近背面相接(具基部——背部的合生面,如薰衣草屬LavandulaLinn.),稀花托的小部分與小堅果分離而形成一油質體(elaiosome)(如筋骨草屬AjugaLinn,野芝麻屬LamiumLinn.,及迷迭香屬RosmarinusLinn.);種子每堅果單生,直立,極稀橫生而皺曲,具薄而以後常全部被吸收的種皮,基生,稀側生。胚乳在果時無或如存在則極不發育。胚具扁平,稀凸或有折,微肉質,與果軸平行或橫生的子葉;幼根短,在下面,例外的爲彎曲而位於一片子葉上(即背依子葉,如黃芩屬ScutellariaLinn.)。本科爲一世界性分佈的較大的科。全世界有10個亞科,約220餘屬,3500餘種,其中單種屬約佔三分之一,寡種屬亦約佔三分之一。我國有99屬800餘種。全科中大多數屬產亞洲、非洲、歐洲,廣佈屬僅有香科科屬TeucriumLinn.黃芩屬Scutella—riaLinn.夏枯草屬PrunellaLinn,水蘇屬StachysLinn,鼠尾草屬SalviaLinn,姜味草屬MicromeriaBenth.及羅勒屬OcimumLinn.等。種數超過100種以上約有鼠尾草屬,山香屬HyptisJacq,黃芩屬,荊芥屬NepetaLinn,水蘇屬,百里香屬ThymusLinn,姜味草屬,香茶菜屬PlectranthusL'Her.Sensulatissimo,糙蘇屬PhlomisLinn.及香科科屬等10屬,其種數約佔全科種數三分之二弱。以上大屈及廣佈屬大都以地中海及近東中亞爲其近代分佈中心。富於特有屬及單種屬的分佈中心在全世界範圍內依次有地中海,近東一中亞,中國一日本,印度一馬來西亞,熱帶非洲,非洲南部,澳大利亞,溫帶北美,美國加利福尼亞一墨西哥,南美等10個,大多數常具有季節性乾旱氣候,尤以在所謂“地中海氣候”區,本科植物在植物羣落中常佔特殊位置,但在較潮溼的熱帶亞熱帶山區,尤其是中國西南部和南部擁有較多的原始的(和馬鞭草科、紫草科有若干連繫的)屬和種,看來本科可能是從這些地區發源而以後在季節性旱化環境中發展的。目前本科植物在北極高山地區均極少,在潮溼生境中亦只有較廣佈的代表。本科植物以富含多種芳香油而著稱,其中有不少芳香油成份可供藥用。作爲芳香油植物受到一定重視的有薄荷,百里香,薰衣草,羅勒,迷迭香,撤爾維亞等。作爲藥用植物而在各國中有一定位置的有黃芩,荊芥,藿香,丹蔘,薄荷,紫蘇,香薷,薺苧,夏枯草,益母草等等。白蘇則爲有名的油料作物之一。由於花、葉形狀特殊,色彩鮮豔常供觀賞的亦有一串紅、彩葉蘇等若干種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