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賽人爲何一直飽受排擠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8W

吉普賽人爲何一直飽受排擠

吉普賽人不事生產,不耕不織,沒有固定的落腳點、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當然更沒有固定的收入。吉普賽人不與外族通婚,靠血緣和一些經久形成的習慣去維持着這個獨特的羣體,有時他們走在繁華的街頭,就像一座孤島。而他們曾經賴以生存、最獨具特色的技能:占卜、歌舞、冶金術和街頭雜耍,也被現代文明中的歐洲人所唾棄。他們常常靠救濟金生活,往往和小偷、乞丐爲伍,或者像個逃犯一樣過着窘迫的流亡生活。在法國,“吉普賽人”更是直接視爲小偷和騙子的代名詞,具有明顯的侮辱性質。

吉普賽人四處遷徙遊蕩,有時候也會在不經意間將一些傳染病由一個地方帶至另一個地方。所以許多歐洲人將吉普賽人與疾病、災難等事件聯繫到了一起,這就更加使吉普賽人遭到歧視。

吉普賽人經常出現在國外的名著中,比如《巴黎聖母院》裏的埃斯梅拉達就是被吉普賽人偷走養大的女孩子。《卡門》裏的主角卡門,更是一個地地道道吉普賽女郎。又如《百年孤獨》裏的預言了整個波恩維特家族命運的神祕吉普賽人。還有蘇聯文學中《童年》裏阿廖沙的童年好友“小茨岡”,普希金的長詩《茨岡人》等等。

吉普賽人在這些作品中出現,原因不外乎是兩個:一是他們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人物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地域和環境對人的限制。而他們的經歷或折磨,或奇幻,但無不精彩生動,很吸引人。

第二個原因就是吉普賽人,尤其是女性,一直保持並且傳承着一個傳統技能,那就是占卜。雖然現實生活中,這個所謂的技能被視爲是坑蒙拐騙、弄虛作假的一種方式。但是在藝術化的文學作品裏,這個具有獨特占卜術的民族通常能爲作品增加神祕的色彩,並且爲後續情節的進展埋下伏筆。

在文學作品裏,吉普賽人樂觀淳樸,熱情善良。但在現實社會中,他們卻是不被人們接納和歡迎的羣體。儘管他們的蹤跡幾乎遍佈歐洲每一個國家,儘管他們到歐洲的時間已非常久遠,但是無政府主義的社會組織形式和居無定所、流浪遷徙的生活方式,讓他們始終被歐洲人視爲“化外之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