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9W

鑽木取火是古人中最常見的一種取火方式,折一根山麻木,弄成扁平狀,在上面刻一個淺淺的凹穴,在凹穴邊刻一個缺槽,再折一根山麻木細枝作爲鑽桿。將鑽桿一端接在凹穴上,雙手用力搓轉鑽桿,使其急速旋轉,發生劇烈摩擦產生火花,引燃木槽中的木屑。然後把燃着的木屑放在事先準備好的一把幹茅草裏,用口一吹,茅草就燃起火焰。

古人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取火方式:

1、擊石取火:找一塊堅硬的石頭做爲“火石”,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鋼鐵向下敲擊“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當引火物開始冒煙時,緩緩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2、弓鑽取火:用強韌的樹枝或竹片綁上鞋帶、繩子或皮帶,做成一個弓子。在弓上纏一根乾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塊硬木上迅速地旋轉。這樣會鑽出黑粉末,最後這些黑粉末冒煙而生出火花,點燃引火物。

3、藤條取火:找一根乾的樹幹,一頭劈開,並用東西將裂縫撐開,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長約兩尺的藤條穿在引火物後面,雙腳踩緊樹幹,迅速地左右抽動藤條,使之摩擦發熱而將引火物點燃。

4、陽燧:在我國的周代就有記載用太陽光來取火,面向太陽使用工具,直接用光采取火的方法,這種取火的工具因爲靠太陽取火,所以被稱爲陽燧。

古人的取火方法有幾種?

古人取火的方法有火摺子取火、火石取火、鑽木取火,自然起火。其中鑽木取火最爲久遠,是根據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的。木原料的本身較爲粗糙,在摩擦時,摩擦力較大會產生熱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會生出火來。

火是物質燃燒過程中散發出光和熱的現象,溫度很高,是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火焰分爲焰心、中焰和外焰,溫度由內到外依次升高,藍色的火焰溫度最高。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最低。火失控時,常常稱作失火或火災,危害非常大,森林火災尤其如此。

人類歷史上取火的方法有哪些?

1、木燧,即鑽木取火。相傳,在上古洪荒時期,三皇之首的遂皇(即燧人氏),創造出人工鑽木取火的方法。後來人們又用弓鑽取火,是直接用手鑽木的發展。鑽木取火,結束了原始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華文明的源頭。

2、金燧,即聚光取火。周代,人們發明了陽燧,又稱夫燧、金燧、火鏡,是金屬的凹面鏡或尖底杯。金燧將陽光聚集於一點,使得艾等易燃物起火。由於陽燧在天陰或夜晚無法取火,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與其他取火方式並存。

3、石燧,即敲石取火。魏晉六朝起,人們以鐵片擊石所發的火花,點燃艾或紙(稱火絨),再用片狀木頭、麻秸(稱取燈、發燭)引火。使用的石頭稱爲燧石,俗名火石或打火石,是比較常見的硅質岩石,鐵器敲打容易產生火星。

4、光緒初年,一種叫火鐮的工具被普遍使用。火鐮又稱火刀,外觀爲裝有鐵刃的皮包,包內有火石、火絨。使用時將火石上放置火絨些許,用鐵刃敲出火花,火絨即刻被點燃。火鐮是吸食旱菸、鴉片的必備用具之一。

5、火柴已於同治四年(1865)傳入中國,當時稱洋火或自來火。火柴,是用易燃的木材做成細梗,一端蘸以藥料成爲火柴頭,擦劃包裝盒一側的刷磷面,能迅即點燃。火柴的出現令取火變得簡單方便,所以不久以後,火鏡、火石、火鐮、火褶子等物就逐漸被淘汰,最終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