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把尿好還是不把好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9W

這是由寶寶的生理髮育特徵所決定的。

寶寶把尿好還是不把好

寶寶2歲之後,肛門括約肌和尿道括約肌才逐漸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從這時候開始,寶寶才能自主地控制排尿和排便。

寶寶2歲左右進入“肛欲期”,“肛欲期”是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學說”中提到的。他認爲:孩子把尿尿和便便看作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細心的家長甚至會發現寶寶第一次排便時會哭鬧,本能地表示抗拒。而寶寶通過控制排出大小便的節奏,當大小便通過尿道和肛門時產生的肌肉收縮,寶寶能獲得滿足和快感。

所以,如果父母對孩子把屎把尿,無疑是剝奪孩子對大小便的自主決定權。比如說,如果家長“噓噓”半天寶寶仍然沒反應,家長可能會埋怨,這樣反而會加重寶寶的緊張心理,這樣不利於孩子人格化的健康發展。

把屎把尿的不良影響:

1、剝奪了寶寶鍛鍊括約肌的機會

很多家長說孩子都四五歲了還憋不住尿、經常尿褲子,這是因爲家長就沒有給過孩子憋尿的機會啊,一直給孩子把尿,讓孩子缺乏憋尿的經歷,尿道括約肌得不到鍛鍊,就會縮小,然後出現憋不住尿、尿頻的情況。

尿道括約肌是肌肉,隨着寶寶尿量增多次數變多,它的彈性收縮能力也應該越來越強,這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如果這個過程被剝奪了,寶寶的尿量增加了,而括約肌的能力卻沒跟上來,那尿牀就是無可避免的。

2、不利於髖關節的發育:

把屎把尿的動作是家長端着孩子的大腿根,孩子的屁股吊在半空中,時間久了,對於寶寶的髖關節發育會有損傷。

3、造成脫肛:

寶寶的肛門括約肌沒有發育完善,把屎把尿的動作,很容易造成寶寶脫肛,損傷肛門括約肌。

不把尿幾時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建議孩子到1歲半到二歲左右再進行如廁訓練會更好。而不同的孩子可能時間早晚有些不太一樣。給孩子做如廁訓練注意這3點:

1、會說想尿尿才進行如廁訓練

孩子要能分辨想上廁所的感覺,並且能夠用語言告訴爸爸媽媽,我想尿尿,我想大便,這個時候說明孩子已經知道了,上廁所之前自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有一些孩子是不願意再用尿不溼了,這時候也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2、克服惰性,慢慢來

克服孩子反抗的心理,有些孩子懶得上廁所,渴望獨立但是又怕麻煩。

最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習慣坐便器,告訴他坐便器是幹嘛的,可以讓孩子在坐便器裏面玩,當孩子願意坐坐便器的話,可以取下尿布,嘗試的讓孩子在坐便器裏面大小便,當孩子完成了一次坐便器上的大小便,給孩子相應的鼓勵。

3、可能會有反覆

孩子的進行如廁訓練時可能會在反覆,比如時不時會拉在褲子上,不要打罵孩子,告訴孩子沒事,把褲子換下來洗就可以了,教育孩子以後動作快一些脫褲子到坐便器上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