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分水料有幾色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5W

青花瓷的分水料有幾色的答案是:五色

青花瓷的分水料有幾色

分水時分爲“五色”,這個五色不是彩色的色,而是深淺變化的色,我們看青花瓷,可以發現各個部位的顏色濃淡是不同的,從而畫出了一個立體的花。這五色有專有名詞,叫作:“頭濃”、“二濃”、“正濃”、“淡水”、“影水”。青花分水,其中,分水也叫"分水皴"法--業界的說法是出現於清代康熙朝,實際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們都能看到嫺熟的分水畫法,只是這種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發揮,成爲了康熙朝青花的一個典型特徵。這是畫繪青花紋飾的一種技法,根據畫面的需要將青花料調配出多種濃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畫,就出現濃淡不同的色調。由於青花濃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筆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濃淡筆韻,這種青花分水描繪技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

青花分水,猶如中國畫中的水墨,但又不同於水墨,它是以青花料在泥坯上分出各種深淺的明暗層次,使單一的色料富有濃淡不一的變化,來表現各種形體,達到淡濃分水、水料融瑩的藝術效果。國畫中有“墨分五色”的說法,青花則也有“料分五彩”講究,即頭濃、二濃、正淡濃、正淡、影淡之說,與國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國畫用的是毛筆,而分水則用“雞頭筆”。雞頭筆形體上有別於國畫毛筆,是繪製青花分水的專用工具。雞頭筆的發明和隨之而出現的分水技法,是青花繪製技藝上的一大進步。

雞頭筆的腹部很大,可含大量料水。漂翠濃豔的明代民間青花、瑩潤欲流的清代康熙青花,都是依靠雞頭筆完成。雞頭筆分水是以筆鋒牽引料水在坯體上運行,筆鋒不觸及坯體,利用料水積層的厚薄以及託拿坯體的右手控制水的流向和右手提筆收水相照應,以料水成線的淌水法在坯體上製作,因水多而涌,坯體吸乾稍緩,料水粗粒下沉,細粒上浮,燒成後色多漂翠,明淨瑩澈,水色尤爲鮮亮,蒼翠雋秀,淋漓而酣暢。

所謂“分水”法原理,含料多少是關鍵,含料多則濃,含料少則淡。飽蘸了青花料的雞頭筆,以筆鋒微微離開坯面爲要領,以濃到淡地完成陰陽暈染的預定目標。也就是說,分水筆的筆毛不能碰到坯面,而讓飽含水料的欲滴非滴之筆自如運行於坯面上,若速度快而水勻,則燒成效果清亮,反之則混濁。

採用先“分水”後勾踐的技藝,在胚胎還溼漉漉的鋪着一層薄水時運筆,通過兩隻手的協調控制瓶體上的青花料水及水流的走向將“分水”青花技法加以昇華,使整個畫面生動,莊重深厚,寧靜簡潔。分水和國畫不同,未燒製前,只是黑乎乎的一片,只能憑藉經驗掌握青料的厚薄來控制濃淡,在燒成之後才能見到效果,由於遊離性物質滲入釉質,又形成了一些料暈,這種效果就像水墨畫的水韻一樣,而且有青花藝術特有的水料韻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