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幾度渡赤水

來源:趣味百科館 6.94K

紅軍幾度渡赤水的答案是:四渡赤水

紅軍渡赤水河有四次。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於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初期,由於博古"左"傾教條主義者實行逃跑主義,使中央紅軍在“湘江之戰”後,從八萬多人減少到只有三萬多人。當時的紅軍實際指揮德國顧問李德又不顧敵人調集40多萬的圍堵,仍把希望寄託在與紅2、6軍團的會合上,堅持按原計劃向湘西前進,使紅軍處於覆滅的險境。在此危急關頭,毛澤東主席力主擺脫敵人主力,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爭取主動。這個主張得到了中央軍委大多數同志的贊同。1935年1月7日,紅軍一舉攻克黔北重鎮遵義城,召開具有轉折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爲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併爲勝利完成長征奠定了基礎。

中央紅軍突破烏江,進佔遵義城。蔣介石等人大爲震驚,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150餘個團,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爲擺脫這種險境,黨中央決定,率師北渡長江,前出川南,與活動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紅4方面軍會合,開創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據地。

紅軍幾度渡赤水

鑑於敵人兵力正不斷增加,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果斷改變由赤水北上渡長江的計劃,決定立即撤出,西渡赤水河,再相機北渡長江。

周恩來親自帶領人員選定架橋地點,發動羣衆徵集架橋物資和船隻。經過一夜的努力,終於在土城上下游各架起一座輕便浮橋。與此同時,陳雲指揮把大部分笨重物資和山炮等沉入赤水河。

1935年2月18日至21日,中央紅軍遵照中革軍委的命令,由太平渡、二郎灘等渡口第二次渡過赤水河。接着向敵人兵力比較空虛的桐梓地區前進。

根據敵情,毛澤東等認爲中央紅軍從遵義地區北上以後,敵軍主力大部已被吸引到川滇邊地區,黔北的防守兵力比較薄弱,決定紅軍迅速轉兵東進,二渡赤水河,再次向黔北進軍擺脫川軍、滇軍的夾擊和國民黨“中央軍”的追擊。

紅軍在遵義西南地區的活動,使蔣介石又產生了錯覺,認爲紅軍“徘徊此地,乃系大方針未定之表現”。於是令各路人馬圍集遵義,不顧一切尋找紅軍決戰,並叫嚷“殘匪西竄是我軍圍剿唯一良

中革軍委發佈四渡赤水河的命令,以隱蔽、神速的動作,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第四次渡過赤水河。

四渡赤水之戰,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最驚心動魄、最精彩的軍事行動,是毛澤東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是他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的生動體現,是紅軍戰爭史上的奇觀,是以少勝多變被動爲主動的光輝典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