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一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2W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一些的答案是:吃糉子;掛艾草;賽龍舟;戴香包;拴五色線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的“端”字本義爲“正”,“午”爲“中”。“端午”,“中正”也,這天午時則爲正中之正。古人以天干地支來作爲載體,天干承載天之道,地支承載地之道,設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紀元通用天干地支。仲夏午月午日飛龍在天,此時龍星處在正南中天,爲全年周天運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歷來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亦謂端午。

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一些

古代爲了祭祀投江屈原,荊楚之人在農曆五月五日將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爲恐魚而吃,人們想用糉葉包米,外纏彩絲。之後,吃糉子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人們在院門前和屋檐下掛艾草和菖蒲。兩者都是中藥,蚊子怕這種味道,有驅蚊的效果。由於菖蒲的葉形似劍,古人稱之爲水劍,說它可以斬千邪。於是人們就把菖蒲刻成了小人、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以求吉祥。還可以掛在門楣上,起到驅魔祛鬼的作用。

據說楚國人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古代人在比賽龍舟的時候,在終點設置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三個標就贏得了冠亞季軍。爲使參賽者遠遠地看到終點,古代人也會在3個標誌上用錦緞打蝴蝶結。

很多地方過了端午節,人們都會戴香囊。香囊外包絲布,系五色絲線,美觀,寓意吉祥。有硃砂、雄黃、香藥等,具有開竅醒神、化溼醒脾、闢穢悅神的功效。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它們可以抗菌、預防感冒、抗手足口病等,並且可以防驅蟲。

中國古代一直以紅、黃、白、青、黑五色爲吉祥色。每年端午節清晨,大人起牀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傳說五色線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疾病沖走。據說,戴五色線的孩子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常保安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