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手爐鑑定方法有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6W
銅手爐鑑定方法有哪些

1、看名款。明清時期銅手爐的名款,主要是這幾個名匠:“張鳴岐制”“潘鳳祥制”“胡文明造”。字款大多在爐底正中處,鏨刻而成。字體是陰刻小篆體,真品字體,遒勁自然,圓滑灑脫,刻工顯得遊刃有餘。仿品字體刻板,粗糙,僵呆,淺浮,疲軟。張鳴岐是明代晚期,浙江嘉興人。他製作銅爐可與當時時大彬的紫砂壺媲美,當時就有“大彬壺,鳴岐爐”的美譽。張鳴岐製作銅手爐,材質用的是水磨紅銅,銅質純淨,塑性好。張鳴岐製做銅手爐,用錘打工藝,捶打而成,手工打磨的不亞於機械拋光,用手摸之,使人感到細膩,滋潤有玉質感。他製作的銅爐,胎體厚重,上手有明顯的壓手感,可爐蓋又特別的薄,爐蓋和爐身嚴絲合縫,天然自成。爐蓋上的鏨刻工藝,非常精緻,鏨刻的紋飾精美細膩,美侖美奐,是難得一求的稀世珍品。

2、看材質。明清時期,名家制作的銅手爐,大多用的是材質純淨的水紅銅和紫紅銅。好的銅手爐,一定是好工製作,其紋飾工藝普通的銅材無法做成,只有好的材質,塑性纔好。清代中晚期以後,許多銅爐都是仿造明代名爐,由於材質的限制,用的大多是黃銅和白銅,加上匠人的工藝水平低,所以清代中晚期以後仿造的銅爐,工藝粗糙,器形不規整。爐蓋和爐身,結合不緊湊,間隙大。

3、看工藝。銅手爐製造工藝,集其它藝術品工藝於一身。有鎏金,鍍銀,鑲嵌,雕刻,鏨刻,錯金錯銀,敲打,磨製等等。各道工序,都是手工製作完成,沒有多年的製作經驗和純熟技巧,是無法做好。

4、看紋飾。珍稀難得的銅手爐,其紋飾也非常稀少。明代銅手爐的紋飾,主要體現在爐蓋上,有花卉植物,也有幾何圖案,還有文字,紋飾精細,疏朗。明代銅手爐的紋飾,除了爐蓋上流行,爐身上紋飾較少,人物山水和動物的紋飾也比清代少。清代銅手爐較流行滿器紋飾,紋飾顯得繁縟細密,除了流行花卉植物,幾何圖案,文字紋飾外,還較流行山水人物,瑞獸紋飾。

5、看包漿。明代銅手爐,由於材質是紅銅和紫銅,所以幾百年的使用後,其包漿顏色錚亮油光,泛紫紅和紅黃,漆黑色;清代銅手爐,材質用的是黃銅和白銅,其包漿顯得乾澀,沒有油亮感。清代銅手爐包漿顏色,明顯不是明代銅手爐材質的包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