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自我效能理論的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9.03K

提出自我效能理論的是誰的答案是: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的結果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爲動機。自我效能理論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動機心理學家們的極大興趣。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美國心理學家,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他認爲來源於直接經驗的一切學習現象實際上都可以依賴觀察學習而發生,其中替代性強化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1974年當選爲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80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提出自我效能理論的是誰

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達,父親是波蘭的小麥農場主。像斯金納一樣,他也是在一個小鎮上長大的。他就學的中學僅有20個學生2位教師。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獲學士學位,1951年在美國衣阿華大學獲心理學碩士學位,翌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他在衣阿華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期間,儘管接受的是臨牀心理學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爾的學生斯彭斯的影響,對實驗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頗深。1953年,他到維基臺的堪薩斯指導中心,擔任博士後臨牀實習醫生,同年應聘在斯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執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這期間,受赫爾派學習理論家米勒(N.Miller)、多拉德(J.Dollard)和西爾斯(R.R.Sears)的影響,把學習理論運用於社會行爲的研究中。此後,除了1969華任行爲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一年外,一直在該校任教。其中,1976年至1977年間出任心理學系系主任。

由於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導致了社會學習理論的誕生,從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學界獲得了較高的聲望。他在1972年獲美國心理學會授予的傑出科學貢獻獎;1973年獲加利福尼亞心理學會傑出科學成就獎;1974年當選爲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班杜拉認爲兒童社會行爲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爲來完成的。任何有機體觀察學習的過程都是在個體、環境和行爲三者相互作用下發生的,行爲和環境是可以通過特定的組織而加以改變的,三者對於兒童行爲塑造產生的影響取決於當時的環境和行爲的性質。

按照班杜拉的理解,對於有機體行爲的強化方式有三種:一是直接強化,即對學習者作出的行爲反應當場予以正或負的刺激;二是替代強化,指學習者通過觀察其他人實施這種行爲後所得到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行爲指向;三是自我強化,指兒童根據社會對他所傳遞的行爲判斷標準,結合個人的理解對自己的行爲表現進行正或負的強化。自我強化參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