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苦芙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5W

概況

異名:鉤芙(《爾雅》).苦板(《綱目》),苦菜、敗醬(《內蒙古中草藥》)。

什麼是苦芙

基源:爲菊科萵苣屬植物蒙山萵苣的全草。

原植物:蒙山萵苣Lactuca tatarica(L.)C.A.Meyer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長稍彎曲或直。莖直立,高30~70cm,具縱溝棱,無毛,不分枝或有分枝。莖下部葉稍肉質,基部漸狹成具翅短柄,柄基擴大半抱莖,葉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14cm,寬0.5~3cm,頂端漸尖或銳尖,羽狀或倒向羽狀深或淺裂,側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邊緣具淺刺齒,背面灰綠色,無毛;中部葉與下部葉同形,具短柄或無柄,抱莖,少分裂或全緣,邊緣具刺齒;上部葉小,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全緣。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組成開展的圓錐狀;總苞長10~15mm,寬3~5mm,總苞片4層,紫紅色,頂端鈍,背部有微毛,邊緣膜質,外層的卵形,內層的線狀披針形;全爲舌狀花,長15~20mm,紫色或淡紫色。瘦果長圓形,長約5mm,稍壓扁或不壓扁,灰色至黑色,具不明顯的狹邊緣或無邊緣,有5~7縱肋,果喙長約1mm,灰白色;冠毛長8~12mm,白色。花果期6~9月。(圖見《內蒙古植物誌》.第6卷.304頁.圖版119∶1.4)

生境與分佈:常見於河灘、湖邊、鹽化草甸、田邊、固定沙丘等處。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各地。蒙古、原蘇聯、印度、伊朗及歐洲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甘、苦,涼。 ①《別錄》:“微寒。” ②《藥性論》:“苦。” ③《湖南藥物志》:“甘、微苦。”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解毒。

主治:暑熱煩悶,婦女崩漏,跌打吐血,痔瘡,療瘡。 ①《別錄》:“主面目通身漆瘡。” ②《本草經集註》:“燒作灰以療金瘡。” ③《日華子本草》:“治丹毒。” ④汪穎《食物本草》:“煎湯洗痔。” ⑤《綱目》:“下氣,解熱。” ⑥《醫林纂要》:“解暑去熱。” ⑦《湖南藥物忠》:“破宿血,生新血,解熱毒,利胸膈,除煩悶,補虛損。” ⑧《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涼血,止血,活血,解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患處。

臨牀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湖南藥物志》:“治婦女崩漏:狹葉薊30g,臭椿樹皮9g,野鴨椿子9g。水煎服。” ②《湖南藥物志》:“治牛箭(下部生疔瘡):狹葉薊、生大黃、犁口草、枇把樹根、狗屎刺葉。搗爛,敷患處。” ③《湖南藥物志》:“治跌傷吐血或下血:狹葉薊根15g,葉下紅12g,野雞泡9g,吉鳥根6g,石膏3g。水煎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