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4W

意思是: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成語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語解釋: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成語出處: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語繁體: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複句式;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領導者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兼,不能讀作“qiān”。

近義詞: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查看更多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唐朝人魏徵說過:“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毛澤東《矛盾論》)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意思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意思:兼聽:多方面聽取。明:明辨,指看事清楚。暗:昏暗,糊塗。聽取多方面的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只聽信一方面的話就會糊塗,分不清是非。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讀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出處釋義:作爲君主,之所以能夠耳聰目明,明辨是非得失,是因爲能多方面聽取意見;有的君主,之所以昏聵糊塗,做出錯誤的判斷,是因爲只聽單方面的意見,就信以爲真。

成語典故

東漢有一個人叫王符,性情十分耿直,從來都不肯隨波逐流,所以仕途坎坷,鬱郁不得志。於是,他隱居著書,評論時政得失。王符在著書立說的時候,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實姓名,於是起個筆名叫潛夫,把自己的論說稱爲《潛夫論》。

王符在《潛夫論·明暗》中說:“作爲君主,之所以能夠耳聰目明,明辨是非得失,是因爲能多方面聽取意見;有的君主,之所以昏聵糊塗,做出錯誤的判斷,是因爲只聽單方面的意見,就信以爲真。因此,人君只有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通曉事理,變得越來越聰明、睿智;假如只聽取單方面平庸、淺薄的意見,最終就會越來越愚昧。”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是什麼意思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含義

1、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漢語詞語,讀音是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意思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2、成語典故

唐太宗問魏徵:“君主怎樣能夠明辨是非,怎樣叫昏庸糊塗?”魏徵答:“廣泛地聽取意見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個人就會昏庸糊塗。從前帝堯明晰地向下面民衆瞭解情況,所以有苗作惡之事及時掌握。舜帝耳聽四面,眼觀八方,故共、鯀、驩兜都不能矇蔽他。秦二世偏信趙高,在望夷宮被趙高所殺;梁武帝偏信朱異,在臺城因受賄被下臣侮辱;隋煬帝偏信虞世基,死於揚州的彭城閣兵變。所以人君廣泛聽取意見,則宦官不敢矇蔽,下面的情況得以反映上來。”唐太宗說:“好啊!”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是什麼意思?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就是從魏徵勸太宗的話演變而來.這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聽信一方面的意見就會不瞭解真相,得出錯誤的結論.告誡人們辦事要廣泛聽取意見,不要聽信於一人,才能把事情辦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