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間是哪幾年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6W

“十五”全稱第十個五年計劃,指的是2001年到2005年。

十五期間是哪幾年

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爲主線。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十五期間是哪幾年

十五期間指的是2001年到2005年。

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爲主線。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

十五期間中國的發展

十五期間,在經濟較快增長和就業不斷增加的基礎上,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9.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5%。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農民收入低水平增長的情況得到一定改變。政府在支持農民增收方面投入了巨大努力,包括減免農業稅費、進行糧食直補、控制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的相關政策和環境等。

“十五期間”指的是什麼時間

“十五期間”指的是“十五”計劃期間,即2001—200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

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爲主線。

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擴展資料:

一、實施背景

“十五”計劃是21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國際上,隨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爲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難得的機遇,WTO所推行的市場經濟運行體制有利於我國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全球性的資源配置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產業升級。

隨着中國經濟與國際逐步接軌,中國經濟越來越面臨許多嚴峻的挑戰,例如如何控制擴大開放所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對金融安全的關注,怎樣改革政府的管理體制和進一步轉變其職能使其與世界接軌都成爲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二、計劃制定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2001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十五計劃”是中國新千年第一次置身於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經濟計劃。

“十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逐步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十個五年計劃

九五期間、十五期間各是哪五年?

九五指的是1996—2000;十五指的是 2001—2005年。

1、九五

九五就是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0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九五”計劃。1996年3月,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

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第一個中長期計劃,是一個跨世紀的發展規劃。“九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奮鬥目標確定爲“全面完成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部署”。

2、十五

十五就是第十個五年計劃, 2001—2005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簡稱“十五”計劃。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爲主線。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

更多關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更加註意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以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羣衆發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擴展資料:

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爲“五年規劃”。(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爲中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1963年至1965年爲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外)。

回顧五年計劃/規劃的歷史,不僅能描繪建國以來經濟發展的大體脈絡,也能從中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的規律,通過對比與檢視過去,可以從歷史的發展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從而指導未來的經濟發展。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佈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爲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九個五年計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十個五年計劃

十五是哪幾年到哪幾年?

十五的時間

十五期間是2001到2005年,十五就是第十個五年計劃,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計劃。

簡稱“十五”計劃。

2001年3月,全國人大九屆四次會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

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確立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作爲主線。

生態建設、環保、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加倍的重視。

十五期間的成就

我國在十五期間所取得的成就,最突出的成績就是GDP的增長,始終保持在9%以上,一般在9.4%~9.5%。

對外貿易行業飛速發展,我國的外貿行業在世界市場當中,作爲出口市場,作爲進口市場,都是舉足輕重的,因而我國遇到了一系列來自歐盟、美國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

“十五”時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爲“十一五”時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面向未來,我們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200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9%;財政收入突破3萬億元,增加5232億元。

中國經濟保持8.8%的年均增速,青藏鐵路全線貫通,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標誌着我國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城鎮新增就業97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9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5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9.6%和6.2%。

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