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6W

“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話是句農村的俗語。原本只是簡單的描述孤家的男人和丈夫死了的寡婦他們的生活狀態,並沒有其他嘲諷的意思。但是後來隨着人們的口頭傳述,加上帶有個人偏見的感情,慢慢的完全轉化爲一種冷嘲暗諷、抨擊是非的話,也是在暗罵孤家的男人和女人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之後就演變爲指責和嘲諷女人不太檢點的行爲。也有點歧視女性的意思。

寡婦門前是非多,鰥夫房頂炊煙少


「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個典故怎麼來的?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什麼?

典故由來,不過口口相傳。全句應爲: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不過後半句實在太出名,使上句湮沒無聞,吸引了所有的噱頭和關注。

其實這些話原本沒有定式,也就意味着沒有標準答案,我覺得即使說成“久病牀前無孝子,寡婦門前是非多”也不傷大雅——自然,這句話仍然是噱頭。

(一)

古時農村的鰥夫房頂上當然不容易見到炊煙,這起碼分爲四種情況:

走親訪友、呼朋引伴,喝酒應酬去了;老無所依,投靠親戚朋友去了;就是純粹的不會做飯、不愛做飯,寧可噎饅頭、吃泡菜、喝涼水、空腹硬挺、嚼冰糖……也不生火。我自小在鄉下長大,僅以我們那兒的農村而論,無論是失獨老人還是大男子主義的父輩,不會做飯的可以說是佔到99%。

如今的農村,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大多數家裏都有電器,有沼氣,更見不着炊煙啦!

想起小時候,每當朝陽初升、午間歇憩、夕陽西下的時候,在屋後的山樑上,可以看到灣前灣後、嘴上嘴下(我們那兒的農村,地名以xx灣、xx嘴居多),家家戶戶的煙囪邊、房頂上都繚繞着炊煙,並最終氤氳到大片大片的樹梢上,灣裏有成羣的白鶴,偶爾懶洋洋的飛翔就如同在雲端上漫步。有時候父親在身邊,就會告訴我,“聽說過‘因火生煙夕夕多’嗎?這就是了。”

而出仕的鰥夫呢?

我讀過一句最涼薄無情的話是:當官三大樂,升官發財死老婆。

即使寫下“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在元配韋氏亡故後,也先後與製出薛濤箋的薛濤、安氏、裴淑、劉採春等纏夾不清;

還有我們文采風流的蘇東坡老先生,他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開千古悼亡詞之先河,又爲悼詞之絕唱,在王弗故後,老先生又續絃了王弗堂妹王閏之,又有沒有名分的朝雲。朝雲走後,老先生寫了一副輓聯:

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所以啊,沒有誰會當真把誰記一輩子,父母故去,也不過是“兒哭三聲找闆闆,女哭三聲找碗碗”,愛人故去,你要他取次花叢懶回顧?你要他人生若只如初見?

對不起,忙着吶!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如此而已。

(二)

如今的社會裏,已很少有人喜歡搬弄寡婦的是非。現在的娛樂生活豐富之極,真有喪偶的婦女,若是丈夫因公或因工死亡,她們拿着賠償,要麼嫁人(孩子給別人打,房子給別人住,牀鋪讓別人睡),要麼廣場舞、棋牌社、茶樓、旅遊、聊閒天忙得不亦樂乎,哪怕人家子虛烏有的亂嚼舌根啊!

這無疑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大伯在家父逝世70天之後曾告訴我:“那娃兒呀,這麼久了,該翻篇啦!這跟看書一個意思,一頁看完看下一頁。也告訴你媽要想開點,樂觀點!”大伯今年該是73歲,從沒跑過江湖,然而連他也有這樣的見識,我很佩服他。

而在古代又是如何呢?

先說才女:

李清照在趙明誠死後第三年,嫁給了張汝舟。此人是不折不扣的渣男,搜刮妻子財物不成,便拳腳相向。李清照寧可依律坐監三年,也要告官離婚。

如何打發“悽悽慘慘慼戚”的生活?有花有酒,有書有詩,當然,還有打馬。

再說一個史上最有名的女首富:寡婦清。

這可是一個驚動了秦始皇的女人,丈夫死後,她忙着經商,並憑藉雄厚財力富甲一方。秦始皇表彰其守貞之節,封其爲貞婦,爲她築女懷清檯。是秦始皇陵裏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其次是一些普通女子——

《晉書·列傳第六十六》杜有道妻嚴氏,十八嫠居(嫠,寡婦),誓不改節,撫育子女,教以禮度,使兒子顯名,女亦淑德。

皮京妻龍氏,十三歲出嫁,不到一年夫死、兩個小叔子又跟着死去,沒辦法變賣嫁妝及紡紗織布,營葬既畢,又復享祭。誓不改嫁,守節窮居五十餘載而卒。

事實上《二十四史》自《後漢書》開始都有專門的列女傳,裏面的寡婦事蹟所在多有。

我們可以這麼說,混出名聲的寡婦都進了史書,她們生時,門前的是非或許也不會少,但終於得到了正史的承認。這種承認在今天看來當然是一種糟粕,是封建禮教的流毒,然而架不住當時社會風氣使然,遂使人人都甘之若飴。

只是可憐了那些女子,在深夜闃寂無人時,孤枕難眠,或數着串珠唸經、或用繡花針扎大腿自虐、或打馬飲酒放縱……又豈是一句悽苦難言可堪形容?

我特別喜歡那位真性情的縣官:

接到一張訴狀,寫着“十七娶,十八寡,公壯叔大,瓜田李下,嫁與不嫁?”

大筆一揮,“嫁!”

快哉!

俗語“寡婦門前事非多”上半句是什麼?爲何很少有人熟知?

“寡婦門前是非多”的上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對仗很工整,“鰥夫”對應“寡婦”,“房頂”對應“門前”,“炊煙少”對應“是非多”。

“鰥夫房頂炊煙少,寡婦門前是非多”

這兩句大白俗語意思,不難理解:

死了妻子的獨身男子,沒有了女人伺候,獨自一人就很少生火做飯;死了丈夫的獨身女子,沒有了丈夫的依靠和倚仗,獨自一人生活,就很容易招惹外界男女方面的是是非非。

俗語,並非文人騷客經典之作,而是民間百姓的經驗智慧的總結,辭藻不華麗,韻律也不高級,即便大字不識之人也能明白其中道理,因而俗語更易廣爲流傳,爲人們所接受和理解。

還有,古時講究陰陽平衡和協調、萬事萬物相生相剋,以及能量守恆定律等道理,因而在現實生活中缺乏任何一方,事物都會產生不和諧和不平衡的狀態。比如一個家庭中失去了妻子或丈夫等,就會家不成家。

“鰥夫房頂炊煙少”

“鰥夫房頂炊煙少”,“鰥夫”讀音 guān fū ,“鰥夫”是指妻子去世後,沒有再娶的獨身男子。《孟子.梁惠王下》這樣說:“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即”鰥寡孤獨者”,四者景象較爲淒涼心酸。

”鰥夫房頂炊煙少“,古代房屋幾乎全部都設有煙囪的,男子因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妻子的照顧和伺候,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心情頹廢,獨自一人難得生火做飯,煙囪自然就不冒煙,炊煙也就少了。

“鰥夫房頂炊煙少”爲什麼鮮少有人提及了呢?

一是舊時男權社會失去妻子的男子不會過於淒涼。古代是一夫多妻時代,男子三妻四妾、妻妾成羣比比皆是,且遵從夫爲妻綱、父爲子綱等三綱五常。男子地位高,即便妻子去世也能續絃再娶,絲毫不爲死了老婆而受很大影響。

二是受舊時封建社會裏男權主導地位所影響。舊時用不太好聽的”鰥夫“一詞稱失去妻子的男子,這是男權社會男子萬萬不能接受的,”鰥夫“一詞常含有鄙視、幸災樂禍、不懷好意等意味,“鰥夫房頂炊煙少”就逐漸被人們遺忘。

“寡婦門前是非多”

“寡婦門前是非多”裏”寡婦”羣體就不一樣了。

舊時封建女子受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等中國幾千年遺留封建禮教的禁錮,有丈夫在時她們地位都極其低下,更何況丈夫去世了,就更會受旁人指指點點、流言是非等語言攻擊了。

古代男人是家裏頂樑柱,一旦不在了,整個家庭就失去了經濟來源。如果失去丈夫女子年輕貌美,沒有丈夫庇護,自然會招來周圍好色之徒或別有用心之人垂涎和欺負。

再比如,舊時農村女子名節重要,失夫女子很少改嫁,留在婆家操持家務、下地幹活,但女人再能幹終還是女人,一些重體力活還需男人才能完成,一些農村好心大哥的幫忙就難免會遭到村裏人說三道四的。

這樣對男女雙方來說會產生很多誤會,流言蜚語時間長了,矛盾多了,口水都能淹死人。人們忌憚飛短流長的攻擊,也就不再有人敢去幫助寡婦了。因此在農村就會一直流傳着俗語來警醒世人、望而卻步。

所以,舊時失去丈夫女子一般都會謹言慎行,避免與陌生男子搭訕,以免落得名節不保、被人指指點點而痛罵勾搭別人丈夫的狐狸精等。

總結

“鰥夫房頂炊煙少”鮮少爲人知,而”寡婦門前是非多”卻廣爲流傳,更說明古時以男子爲主導地位的男權社會裏女子地位極其低下,“寡婦”這樣一個羣體地位更低,在舊時命運更悽慘。

然而,在當今社會裏,由於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男女地位也平等了,女子能力凸顯也能頂半邊天了。人們也極少用“寡婦”和“鰥夫”來稱謂失去另一半愛人的人了。

一是出於對這類羣體的尊重,二是人們觀念和價值觀得以提升,失去了另一半仍可以再娶再嫁,再次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不致於孤單寂寞冷,這是社會的進步。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爲何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它的上半句是什麼?

之所以說“寡婦門前是非多”,是因爲古時候的寡婦一個人生活比較難,經常會受到其他人的欺負,而且寡婦很容易跟其他男性產生糾葛,所以人們纔會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但事實上“寡婦門前是非多”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句子,它還有上半句是“鰥夫房頂炊煙少”。

首先來說說“寡婦門前是非多”,這句話其實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我國古代本就是男尊女卑的時代,而且一個家庭都是靠着男性外出打拼來養活家裏人,而寡婦就是沒了丈夫的女子,所以寡婦就必須自己承擔起自己丈夫的那一份責任,若是有孩子的寡婦,還要負擔起養孩子的一切責任,所以寡婦其實是相當辛苦的。除此之外,古代人還要做種田、挑水等粗活,而女性是很難獨立完成這些事情的,所以古時候的很多寡婦都需要找同村的男性幫忙,這一來二去的,又很容易被鄉親們說閒話,所以才說“寡婦門前是非多”。

其次再來說說上半句“鰥夫房頂炊煙少”,這句話中的“鰥夫”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個詞語其實就是指那些妻子去世了的男人,這個詞語與寡婦也是相對應的。而之所以要說“鰥夫房頂炊煙少”,其實也是跟以前人們的生活有關係,以前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很多男性其實都不會做飯,所以妻子去世了的男人一般很少在家裏做飯,那麼這戶人家自然就不會有什麼“炊煙”了。

但是如今我們的生活質量已經大大提高了,男性和女性也慢慢趨於平等了,男性可以在家做飯帶孩子,女性也可以出去打拼事業了,所以這兩句俗語在當今社會是不適用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