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5W

意思是: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知命之年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知命之年

成語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

成語解釋: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成語出處:先秦 孔子《論語 爲政》:“五十而知天命。”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50歲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唐·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



知命之年的意思

知命之年是指人是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年齡到了五十歲。

用知命之年造句:

1、朕已知命之年,但子嗣朕皆感不成。

2、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是知命之年了。

3、怎麼也是過了知命之年,接近花甲之人了。

4、王先生到知命之年時,已經是著作等身的學者了。

5、峙兒,人誰無死,二叔已是知命之年,此刻身死,更不爲夭,何必如此傷心?

6、我已過中年,正向知命之年邁進,一路走來,我深刻理解了中年人生的寓意。

7、時常周旋在脂粉堆裏,如今已經年逾知命之年,卓文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懶得與他計較。

8、一名年逾知命之年的中尉潛至宋缺身邊,一把按住他的手,勸道:“你這樣,會引起兩國糾紛的!”。

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各代表多少歲?

而立之年:30歲;不惑之年:40歲;知命之年:50歲;花甲:60歲;古稀:70歲。

《論語·爲政》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古稀出處: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家唐寅(唐伯虎)讀了杜詩後,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

他填了一首《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爲奇。前二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裏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唐寅雖活過古稀,仍感嘆唏噓人生幾何。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分別是多少歲?

分別是: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

1、而立之年:30歲。而立之年解釋爲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現在成爲了一個人三十歲的代稱,用於男性。

2、不惑之年:40歲。不惑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意思是指人到中年(這裏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

3、知命之年:50歲。出處 《論語·爲政》:“五十而知天命。” 解釋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4、耳順之年:指60歲的代稱。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

5、花甲之年:60歲。花甲:舊時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爲紀年,六十年爲一花甲,亦稱一個甲。

6、古稀之年:70歲。出處: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意爲到處都欠着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各是啥意思??簡節一點!

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20歲,而立之年指30歲,不惑之年指40歲,天命之年指50歲,花甲之年指60歲,古稀之年指70歲。

古代男子二十歲時會舉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故弱冠之年指的是男子二十歲。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意思是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應該是人格自立、學識自立、事業自立的年齡。而立之年指的就是三十歲。

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這裏中年指四十歲),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歲。

天命之年也稱知命之年,意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天命之年指50歲。

花甲之年,古時六十年爲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甲之年指的是60歲。耳順之年也表示60歲。

古稀之年,稀是少的意思,古時候的人能活到七十歲的已是少數,古稀之年即指70歲。

擴展資料

出處

1、弱冠之年

出自《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釋: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2、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天命之年)、耳順之年

出自《論語·爲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釋: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爲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3、花甲之年

出自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鹹通中斆(效)李長吉爲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釋:趙牧等效仿李長吉作了短歌,舉着酒杯相互說道:“算一算已過六十,循環反覆就像弄珠一樣。”

4、古稀之年

出自 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到處都欠着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知名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花甲之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