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W
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是什麼意思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是狄蘭·托馬斯創作於20世紀中期的詩歌,這是迪蘭·托馬斯寫給他父親的一首詩。

當時,他的父親生命垂危,已經放棄了活下去的期望,準備安安靜靜地離開這個世界。迪蘭·托馬斯和父親的感情很深,他走上文學這條道路就和自己曾作爲英國文學教師的父親有直接關係。詩人希望自己的這首詩可以喚起父親戰勝死神的鬥志,不放棄任何活下去的希望。

生與死的主題貫穿狄蘭·托馬斯的詩歌創作。在該詩中,面對垂危的父親,死亡被賦予了新的個人化的意義。詩中展示了暮年面對死亡的不同方式,無論是智者、好人,狂人、嚴肅的人,接近死亡時都不會消極順從地接受,而是以積極的態度爭取生命。詩人承認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把死亡界定爲Good Night”,表明了他對晚年的態度。但他鼓勵所有的人與死亡搏鬥,不僅僅爲他們自己,更爲他們的親人留下希望。詩題中Gentle”表達了隨遇而安、聽從自然的態度,而詩人明確地對這種態度給予否定。詩中的第一節就表明了他認爲老年人應有的生命態度,怒吼,怒吼,即使生命之火即將熄滅”是狄蘭的名句,其中所蘊含的咆哮般的呼喚和熱情令人振奮。隨後四節詩分述了四種不同的人的生命態度。值得注意的是這四種人的人生中出現了諸如雷電”、海灣”太陽”和流星”等意象,這些具有衝擊力的意象強化了人生的價值,也是人對生命更加留戀。最後一節詩人再次向父親呼喚,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狄蘭從具體的感覺經驗出發,上升到普遍、永恆宏大境界,使詩歌獲得了更廣泛的意義。

原文: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1,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2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3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4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5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6 like meteors7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8.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譯文: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爲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裏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爲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註釋:

:v.(感情)變得強烈

:v.使(手指)作成叉子形狀;使分叉

l:adj.(人)脆弱的;虛弱的

ve:v.感到悲痛;傷心

ding:adj.陡然的;再明顯不過的

e:v.照耀;強烈照射

or:n.(進入大氣層的)流星

:v.祈望;祈求

作者介紹:

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1914—1953),二十世紀英國盎格魯—威爾士詩人,生於英國南威爾士斯旺西。詩歌圍繞生、欲、死三大主題,詩風粗獷而熱烈,音韻充滿活力而不失嚴謹,其肆意設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擊,相互制約,表現自然的生長力和人性的律動。著有《筆記本詩鈔》(1930-1934)、《詩十八首》(1934)、《詩二十五首》(1936)、《愛的地圖》(詩文集,1939)、《死亡與入場》(1946)、《詩合集1934-1952》(1952)並推出聲音劇《乳林下》(1949-1953)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