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7W

意思是: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成語發音: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

成語解釋: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虞詡傳》:“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餘州。”

成語繁體: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分句;指兩地的民風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查看更多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近義詞>>



成語關東出相,關西出將是什麼意思

成語: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發音:guā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

釋義: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關是指什麼關 關中是指什麼地方 關內關外的關又指什麼關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關是指"函谷關"

關中

或叫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爲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爲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所指範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爲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

關內

(一) 古代在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

(二) 明清稱山海關以西地區爲“關內”.又,今四川省康定縣以東地區亦稱爲“關內”.

關外

(一) 秦、漢、唐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爲“關外”.

(二) 明清稱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爲“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_

成語: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釋義: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關中 或叫關中平原,指中國陝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爲陝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陝南山地、秦巴山脈,爲陝西的工、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地區,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所指範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稱爲關中。《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爲相。”《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

古語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甘肅出過哪些名將?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媧和黃帝相傳誕生在甘肅,西王母降凡於涇川縣回中山。周人崛起於慶陽,秦人肇基於天水、隴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隴西。古語云: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中國 歷史 上甘肅名人以將居多,主要集中在兩漢和三國。

1、李廣

李廣(?-前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爲中郎。漢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漢武帝即位,召爲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擊匈奴,因衆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和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2、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早先爲曹魏官員,因爲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裏任命爲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率領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司馬昭派兵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來姜維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3、苻堅

苻堅(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苻堅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與民休息,加強生產,終令國家強盛,接着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苻堅於383年發兵南下意圖消滅東晉,史稱淝水之戰。但最終前秦大敗給東晉謝安、謝玄領導的北府兵,國家亦陷入混亂,各民族紛紛叛變獨立,苻堅最終亦遭羌人姚萇殺害,諡號宣昭帝,廟號世祖。

4、李暠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隆安元年,段業自稱涼州牧,以李暠爲效谷縣令,後升爲敦煌太守。隆安四年,李暠建立西涼政權,以敦煌爲都城,疆域廣及西域。義熙元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東晉,並遷都酒泉,與北涼長期爭戰。義熙十三年,李暠去世,諡號武昭王,廟號太祖。唐朝李氏亦稱李暠爲其先祖。唐玄宗追尊爲興聖皇帝。

5、呂光

呂光(337年―399年),字世明,氐族,略陽(今甘肅天水)人,前秦太尉呂婆樓之子,十六國時期後涼建立者,386年-399年在位。原爲前秦將領,戰功赫赫。淝水之戰前夕,受命征討西域,降焉耆、破龜茲,威震西域,諸國盡皆歸附。384年,東歸佔據涼州,收到苻堅死訊後,駐兵割據。389年,稱三河王,改年號麟嘉。396年,復改稱天王,國號大涼,改年號龍飛。399年,呂光病死,廟號太祖,諡號懿武皇帝。太祖呂光創立了後涼,是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上皇”。

6、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爲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爲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官渡之戰前他勸張繡歸降曹操。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認爲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衆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爲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成爲世子。黃初元年,曹丕稱帝,拜其爲太尉,封魏壽鄉侯。曹丕曾問賈詡應先滅蜀還是吳,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徵吳無功而返。黃初四年,賈詡去世,諡曰肅侯。《唐會要》尊其爲魏晉八君子之首。

7、姚興

姚興(366—416),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後秦武昭帝姚萇長子。394—416 年在位。姚興在前秦時任太子舍人。後秦建國後立爲皇太子。393年姚萇死時正值苻登攻打後秦,姚興密不發喪,待至次年擊敗苻登後才即帝位,改元皇初。399年夏天,國內天災頻頻,姚興自降帝號,是十六國帝王中少有的仁德之君。姚興在位22年,勤於政事,治國安民。重視發展經濟,興修水利,關心農事。他先後消滅了前秦、西秦、後涼的勢力,使西方安寧;同時東與北魏、東晉抗衡。弘始元年,率兵攻打東晉,一舉攻陷洛陽,迫使晉軍南撤,晉之淮、漢以北紛紛降秦,使統治疆域迅速擴大,西至河西走廊,東至徐、幾乎控制了整個黃河、淮河、漢水流域。

8、趙充國

趙充國(前137年—前52年),字翁孫,原爲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後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寧地區),西漢著名將領。爲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漢武帝時,跟隨李廣利出擊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出重圍,被武帝拜爲中郎,官居車騎將軍長史。漢昭帝時,率軍擊敗武都郡氐族的叛亂,並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昭帝死後,與霍光等尊立漢宣帝,封營平侯。後任蒲類將軍、後將軍、少府。神爵元年,宣帝採用趙充國的計策,平定羌人叛亂,並進行屯田。次年,諸羌投降,趙充國病逝後,諡號壯。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9、韓遂

韓遂(?-215年),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羣雄之一。最初聞名於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並推舉爲首領,以誅宦官爲名舉兵造反,聚衆十萬,先後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他曾與馬騰結爲異姓兄弟,後二人關係破裂。袁紹、曹操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入京後,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馬超推舉韓遂爲都督起兵反叛曹操,爲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爲夏侯淵所敗,病死(一說被殺)。

10、甘延壽

甘延壽(生卒年不詳),字君況,北地郡鬱郅縣(今甘肅省慶城縣)人,西漢時期將領。出身名門,少年時就善騎射,被選拔到御林軍中,後被提升爲郎官。西漢皇帝看重他的武藝和氣力,不久便調升爲遼東太守,曾因事被免官。車騎將軍許嘉推薦他擔任了郎中和諫議大夫,隨後朝廷派他出使西域,就任都護騎都尉,與副校尉陳湯共同誅滅了匈奴的郅支單于,被封爲義成侯。

朱發忠,甘肅靖遠人,解放軍中將。1948年5月生,1971年4月入黨,1969年2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數學代培班畢業,大學學歷。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試驗訓練基地司令員、解放軍總裝備部副部長。2003年7月晉升爲中將軍銜。 是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

陳秀,甘肅慶陽人,解放軍中將。1940年7月出生。歷任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1998年晉升爲中將。

周永順,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來紫堡鄉園子村人。1942年7月出生,1961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3月x黨。歷任陸軍第47集團軍政治部主任、第47集團軍政治委員、新疆軍區副政治委員丶蘭州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新疆軍區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副政治委員。1997年7月晉升爲中將軍銜。

王建民,甘肅慶陽人,中將軍銜。1951年11月2日生,歷任南疆軍區政治部主任、新疆軍區政治部主任、新疆軍區副政委、蘭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新疆軍區政委、蘭州軍區副政委。2011年晉升中將軍銜。是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

一、 李廣 ,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西漢名將。有“飛將軍”美稱。箭術高超,有百步穿楊之功,抵禦匈奴入侵,英勇善戰,殺敵無數,屢立戰功。

二、趙充國, 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人,西漢著名將領。他曾數次與匈奴戰鬥,有勇有謀,每次都凱凱而歸。多次被任命爲大將軍。並平定了氐族叛亂。

三、姜維, 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人,三國時蜀漢名將。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所器重並獲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掌握軍權,官授大將軍,並率軍北伐曹魏。但天意難違,終負所願。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四、符堅, 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人,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君主。由於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趁此紛紛舉兵反叛,建立了割據政權。在後趙石虎進攻關中時,苻堅率族歸服,並遷徙到現今的河北臨漳一帶。不久投靠東晉,被任爲徵北大將軍,在淝水之戰中,苻堅一舉滅了東晉,不久自稱秦王。

五、董卓, 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權臣。董卓精通武藝,但是他的性格很野蠻,當地的百姓都害怕他。就連羌人都敬畏三分。董卓也是有深謀心機的人,在朝廷實力薄弱的時候趁虛而入,佔據了京城。而後,東漢的政權也就有名無實了。

六、張奐, 敦煌郡淵泉縣人,在今甘肅安西縣東,東漢時期的名將,東漢時爲涼州三明之一,他在東漢的對外戰爭中功勳卓著,多次以恩信安撫、招降外族,使得北方寧靜一時。

七、李暠, 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廣十六世孫。李暠精通兵法,善於用人,並建立了西涼政權。北涼君主沮渠侵犯西涼,李暠大怒,親自率兵追擊,在安彌追上並大敗沮渠,把被擄掠的人家全部收回。後來沮渠每年來犯,李暠只跟他講和訂立盟約,不與他交戰。後來沮渠背棄盟約前來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擊打敗北涼軍,擒獲北涼將領沮渠。

八、吳玠, 德順軍隴幹縣(今甘肅省靜寧)人,南宋名將,通曉兵法且善於騎射。吳玠與敵對壘近十年,盡其畢生精力,率領秦隴、涇原、階、成諸州和家鄉德順軍子弟兵,長期扼守秦鳳要塞,牽制金人對東南的壓力,使金人始終不敢進犯蜀地。

九、李孝恭, 隴西成紀人,在今甘肅省秦安縣,唐朝時期的名將,李孝恭成功招撫嶺南諸州,鎮壓輔公祏叛亂,平定江南地區,拜揚州都督、宗正卿、涼州都督、晉州刺史。貞觀初年,任禮部尚書、河間郡王。

十、王進寶, 甘肅靖遠人,清朝名將。西北發生騷亂時,正進軍雲南的王進寶得朝廷令及時地鎮壓了當地的叛亂,使西北不安的局勢得以穩定。後雲南吳三桂起兵抗清,一時間西北局勢又陷入動盪。王進寶再次被朝廷急召入京,並奉命收復蘭州,王進寶派人連夜進擊,佔領了蘭州以南的臨洮,接着又出奇制勝,接連收復了蘭州以東的定西,從而對蘭州形成了包圍之勢,以截斷叛軍的退路,在王進寶的指揮下,清軍成功收復了蘭州。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出自《晉書·姚興載記》。意思是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關西地區自古尚武勇敢,民風剽悍,精騎橫行天下,名將輩出,秦國的白起、王翦、李信,漢朝的李廣家族,漢末的董卓集團、西涼馬超,十六國時期更是有着前秦、後秦、西秦、前涼、後涼、北涼等政權,唐朝的關隴集團......

甘肅名將

李廣 ,隴西成紀(甘肅秦安縣)人,西漢名將,一生多次抗擊匈奴,威震匈奴,被稱爲“飛將軍”。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李廣家族還是名將世家,李廣有三子,“曰當戶、椒、敢,皆爲郎”,不過李廣家族命運都不好。

李敢 ,李廣的兒子,多次出擊匈奴,跟隨霍去病討伐匈奴時,勇奪左賢王鼓旗,斬首頗多,被封關內侯。李廣難封,李敢卻得以封侯,李廣跟隨衛青討伐匈奴卻迷路最終自盡身亡,李敢遷怒大將軍衛青,打傷衛青,被霍去病射殺。

李陵 ,李廣長孫,擅長騎射,曾深入匈奴二千餘里。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時,李陵率五千步兵孤軍深入要直搗單于王庭,在浚稽山遇到匈奴主力血戰又沒有後援被俘虜。一年後,漢武帝醒悟李陵的苦,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公孫敖沒有救回李陵,還帶回李陵在幫單于練兵的消息,致使漢武帝滅了李陵的家族。其實,當時練兵的並不是李陵,而是李緒,但這下徹底絕了李陵的後路,霍光輔政時曾派人勸他歸漢,他終究沒有同意,最終病死匈奴。

趙充國 ,隴西上邽(甘肅天水)人,西漢名將,“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計定羌人叛亂,開展屯田。

甘延壽 ,北地郡鬱郅縣(甘肅慶城縣)人,西漢名將,與陳湯共同誅滅郅支單于,終結百年漢匈大戰。

張奐 ,涼州敦煌郡淵泉縣(甘肅安西縣)人,東漢名將,平屠各、烏桓之亂,屢破東羌、先零羌,招撫外族,促進了邊境和平,功勳卓著。

段熲 ,武威姑臧(甘肅武威市)人,東漢名將,戍邊征戰十餘年,平定西羌、擊滅東羌。

董卓 ,隴西臨洮(甘肅岷縣)人。董卓也是個猛將,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時左右射擊。董卓少年時就結交羌族,屢建戰功,一步步拜將封侯,挾天子以令天下。董卓雖然殘暴,但是能拉攏一大批人爲他效力,自身還是有本事的。

郭汜,涼州張掖(甘肅張掖)人,董卓集團的將領,漢末羣雄之一。董卓死後,郭汜採用謀臣賈詡的計策,和李傕聯兵攻破長安,擊敗溫侯呂布,殺死司徒王允,佔領長安,挾持漢獻帝,把持朝政。

樊稠 ,涼州金城(甘肅永靖西北)人,董卓集團的將領,東漢末年軍閥。董卓死後,聯合李傕、郭汜、張濟等人合衆十餘萬反撲長安,隨後又大敗馬騰、韓遂。

張濟 ,武威郡祖厲縣(甘肅省靖遠縣)人,董卓集團的將領,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也是張繡的叔叔。董卓被殺後,聯合李傕等人攻破長安。

張繡 ,張濟的侄子,漢末羣雄之一,張濟死後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割據宛城。曹操南征時張繡率衆投降了曹操,因爲曹操接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反叛突襲殺死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隨後,在賈詡的建議,張繡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也沒有記仇,反而結爲親家,張繡在官渡之戰、南皮擊破袁譚都立下戰功。

姜維 ,天水郡冀縣(甘肅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本來是曹魏天水郡參軍,諸葛亮北伐時,受到猜疑不得已投降了蜀漢,深受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被拜爲大將軍,繼續北伐,姜維還在劍閣抵抗鍾會,鄧艾卻偷渡陰平,劉禪開城投降,敕令姜維投降。姜維不得已投降鍾會,卻挑撥鍾會謀反,事情敗露後,姜維、鍾會被殺,鄧艾也被部將斬殺。

龐德 ,南安郡狟道縣(甘肅武山縣)人,龐德曾先後跟隨馬騰、馬超,最後追隨了曹操。襄樊之戰時,龐德率軍支援樊城的曹仁,力戰關羽,一箭射中關羽前額,最後被俘後誓死不降。

韓遂 ,漢末羣雄之一,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曾聯合馬超等抵抗曹操,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閻行 ,金城人(甘肅蘭州市附近),最初跟隨韓遂,以驍勇剛毅、武藝超強而聞名。別看閻行名聲不顯,卻是少有的高手,韓遂與馬騰發生衝突時,閻行用矛刺馬超,矛折斷後又用斷矛擊打馬超脖子,幾乎殺死西涼第一猛將馬超。曹操消滅韓遂平定涼州中閻行也起了重大作用,被拜爲列侯。

苻健 ,略陽臨渭(甘肅秦安)人,前秦開國皇帝。後趙時期,苻健就深受石虎父子的親近,加號鎮軍將軍,後來統軍掃平關中羣雄,建立前秦,

苻堅 ,略陽臨渭(甘肅秦安縣)人,前秦第三位皇帝,十六國最有作爲的名君,一統北方。

苻生 ,前秦第二位皇帝,能力舉千鈞,徒手與猛獸格鬥,跑得比馬還快,擊刺、騎射冠絕一時,曾單騎衝入東晉桓溫陣中,前後斬將奪旗十餘次。

呂光 ,略陽郡臨渭(甘肅秦安縣)人,前秦名將,後涼開國君主,陣前將萬人敵張蠔刺下戰馬。

鄧羌 ,安定郡臨涇縣(甘肅涇川縣)人,前秦名將,號稱“萬人敵”,一生戎馬,戰無不勝,未有敗績,堪稱“前秦第一名將”。

苻菁 ,前秦宗室名將,在前秦開國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

苻雅 ,前秦宗室名將,滅亡前仇池國,威懾吐谷渾向前秦稱臣。

苻黃眉 ,前秦宗室名將,聯合苻堅、鄧羌,斬殺羌族首領姚襄。

楊安 ,略陽清水(甘肅清水縣)人,前秦名將,平定曹轂之亂、五公之亂,攻滅前燕。

苟萇 ,武都郡(甘肅武都市)人,前秦名將,率軍攻滅前涼。

樑成 ,略陽郡(甘肅天水)人,前秦名將,攻滅前燕、擊潰前燕慕容臧。

李雄 ,略陽(甘肅天水市)人,成漢開國皇帝。

姚萇 ,南安郡赤亭縣(甘肅隴西縣)人,前秦大將,後秦開國皇帝。

李暠 ,隴西成紀人,西涼開國國君,唐朝皇室認定的先祖。

乞伏國仁 ,隴西郡襄武縣(甘肅隴西縣)人,西秦開國君主。乞伏國仁家族世代都是鮮卑族乞伏部首領,被苻堅擊敗後投降了前秦。淝水之戰時,命乞伏國仁被任命爲前將軍、先鋒騎,因爲他的叔叔叛亂回師討伐。淝水之戰後,乞伏國仁背叛前秦,建立西秦。

張軌 ,安定郡烏氏縣(甘肅平涼市)人,前涼開國君主。八王之亂時,張軌割據涼州,擁戴晉愍帝司馬鄴,抵抗漢趙軍隊,受到朝廷的信任,被封爲涼州牧。

沮渠蒙遜 ,張掖臨鬆(甘肅張掖市)人,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

劉雄,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名將,追隨齊王宇文憲東滅北齊,北討稽胡,跟隨太子宇文贇西征吐谷渾,屢立戰功。

李虎 ,隴西郡成紀(甘肅秦安縣)人,北魏、西魏名將,八柱國之一,李淵祖父。

李世民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領兵攻破長安,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割據勢力,爲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李孝恭 ,唐朝宗室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滅蕭樑,破輔公祐,平定江南,屢立戰功。

李道宗 ,唐朝初年宗室名將,李道宗被演義黑的一塌糊塗,但是李世民曾評價他是與李勣、薛萬徹二人齊名的名將。

李神通 ,李淵的堂弟,唐朝宗室名將。

李禕 ,吳王李恪的孫子,唐朝宗室名將,神武軍的創建者。

李晟, 洮州臨潭(今甘肅臨潭)人,唐朝中期名將,號稱“萬人敵”,屢破吐蕃,討伐河朔,平定朱泚叛亂克復京師,被封爲西平郡王。

李愬 ,李晟的兒子,唐朝中期名將,雪夜下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叛亂。

吳玠 ,德順軍隴幹縣(今甘肅省靜寧縣)人,南宋名將。吳玠和弟弟吳璘領兵抗金,在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等地屢此挫敗金軍,爲保全川蜀之地作出傑出的貢獻。南宋初期的七位抗金將領爲被追封爲七王(蘄王韓世忠、鄜王劉光世、循王張俊、鄂王岳飛、和王楊沂中、涪王吳玠、信王吳璘),吳玠就是其中之一。

吳璘 ,吳玠的弟弟,和哥哥一起領軍抗金,屢立戰功,被追封爲信王。

劉錡 ,德順軍(今甘肅省靜寧縣)人,南宋初年名將。早年多次戰勝西夏,名震西夏,後又在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將完顏宗弼軍,是南宋“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之後又在柘皋之戰再破金軍,這一戰也是“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

王進寶 ,甘肅靖遠人,清朝名將,河西四漢將之一,在平定三藩之亂中有功。

董福祥 ,甘肅環縣(當時屬寧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將領。在收復新疆之役中,董福祥先後參與收復達阪城、托克遜城、喀喇沙爾、哈密等地,威震新疆。庚子之變中董福祥率軍抵抗八國聯軍,擊斃沙俄軍團長安寧科夫,擊傷俄軍將軍,後來議和期間,董福祥被指控爲“首兇”,要求清政府將其處死,慈禧因爲他護駕有功,最終將他革職,終老田園,死後迫於列強的壓力也沒有賜予諡號。

西北四馬, 馬步青、馬步芳、馬鴻賓、馬鴻逵,統治西北地區數十年的馬姓軍閥。孫殿英率大軍進攻寧夏,意欲吞併西北時,四馬聯合拒孫,經過4個月激戰,以孫殿英慘遭毀滅性打擊而告終。

開國少將

張明遠, 甘肅岷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侯世奎 ,甘肅皋蘭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黃德魁, 甘肅臨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康健民, 甘肅定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李化民, 甘肅臨洮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劉懋功 ,甘肅慶陽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魯瑞林 ,甘肅臨夏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徐國珍 ,甘肅天水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

靳虎 ,甘肅榆中人,1961年晉升海軍少將。

從地理角度看,甘肅從西北沿東南走向,一千多公里,面積十分廣範。氣候南北相差甚大,但又四季分明,宋朝以前,森林覆蓋面積大,氣候適宜,富甲天下。水草豐美,非常適合農耕放牧,又有絲綢之路從中穿過,經濟繁榮。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今臨洮修築長城,那時,中原彊界,不過臨洮一固原一與趙長城相連,北方匈奴屢屢相犯,直至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收復河西三地,此後兩千多年的時間中,戰爭連綿不斷,中原與外族的戰爭大多在西北甘肅境內。因此上,甘肅境內,在保家衛國的戰爭中,涌現出不少鐵血將士。有的出了名,有的卻默默無聞,在 歷史 的長河中,即使很多不是甘肅籍的名將,也在甘肅這塊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關西(甘肅、寧夏 、青海)出過的名將有:

飛將軍李廣(西漢);

三國西涼馬超

姜維(三國,識破孔明計策,戰平趙雲);

龐德(三國,“射羽中額”,戰平關羽);

北周上柱國將軍李虎(唐太宗袓上)

李晟(唐,“以衆則不足,以謀則過多”。開始爲唐將,後爲唐宰相);

李繼遷:西夏帝國奠基者

李元昊:西夏帝國開國皇帝,大敗宋、遼兩國軍隊,爲西夏建國創立基礎。

王進寶(清,康熙年間,陝西提督。《鹿鼎記》王進寶將軍原型,協助韋小寶捉拿吳應熊);

王萬祥(清,康熙年間名將,臺灣總兵,太子少保)。

馬化龍(回族),西北迴族寧夏金積堡起義領袖,多次擊敗清軍,後失敗。

董福祥(宮保),抗擊八國聯軍甘軍首領

馬褔䘵,馬福祥(回族),抗擊八國聯軍甘軍將領

升允,陝甘總督,蘭州大學創辦者。

馬鴻賓(回族),寧夏馬家軍將領,在抗戰中做出過貢獻,解放前和平起義。

馬步芳(回族):青海馬家軍閥,曾在河西走廊擊敗紅軍西路軍。

李廣,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人,西漢時期名將。李廣英猛威武,斬敵無數。在匈奴侵入蕭關的時候,李廣當時的身份是平民,但是李廣從小習武,懂得騎馬射箭,一路斬殺了很多敵人,由此被命爲漢中郎。後來漢景帝繼位,李廣被重用,當了隴西的都尉,又改任騎郎將。

關內關外什麼意思?

意思是:山海關以西和山海關以東一帶的地區。

1、關內: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2、關外:山海關以東或嘉峪關以西一帶地區。

關內的詞典解釋: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1、一帶:

①一條帶子。常用以形容東西或景物象一條帶子。

②泛指某一地區或其附近。

③表數量。用於象帶子樣的物件。

④表數量。用於景物或景色。

⑤表數量。用於成排的門或建築物等。

2、嘉峪關:長城西端關口。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正當河西走廊盡頭,古代爲軍事要地。現存長城關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成語: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成語解釋]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典故出處]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世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譯文:世界上有人說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多出將帥。

[近義詞]關西出將,關東出相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分句;指兩地的民風

[成語結構]複句式

[產生年代]古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