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3W

意思是: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成語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成語解釋: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成語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查看更多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的近義詞>>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什麼意思?

【譯文】 孔子說:“即使只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這樣講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樣好學罷了。”

【評析】 孔子是一個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認爲自己的忠信並不是最突出的,因爲在只有10戶人家的小村子裏,就有像他那樣講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學,表明他承認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學來的,並不是“生而知之。”這就從一個角度瞭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拓展資料:

《古文論語》是在漢景帝時由魯恭王劉餘在孔子舊宅壁中發現的,當時並沒有傳授。何晏《論語集解·序》說:“《古論》,唯博士孔安國爲之訓解,而世不傳。”《論語集解》並經常引用了孔安國的《注》。但孔安國是否曾爲《論語》作訓解,《集解》中的孔安國說是否僞作,陳鱣的《論語古訓·自序》已有懷疑,沈濤的《論語孔注辨僞》認爲就是何晏自己的僞造品,丁晏的《論語孔注證僞》由認爲出於王肅之手。

這一官司我們且不去管它。直到東漢末年,大學者鄭玄《論語注》以《張候論》爲依據,參照《齊論》、《古論》,作了《論語注》。在殘存的鄭玄《論語注》中我們還可以窺見魯、齊、古三種《論語》本子的異同,然而,我們今天所用的《論語》本子,基本上就是《張候論》。於是懷疑《論語》的人便在這裏抓住它作話柄。

張禹這個人實際上夠不上說是一位“經師”,只是一個無恥的政客,附會王氏,保全富貴,當時便被斥爲“佞臣”,所以崔述在《論語源流附考》中竟說:“《公山》《佛肸》兩章安知非其有意採之以入《魯論》爲己解嘲乎?”但是,崔述的話縱然不爲無理,而《論語》的篇章仍然不能說有後人所杜撰的東西在內,頂多只是說有摻雜着孔門弟子以及再傳弟子之中的不同傳說而已。

如果要研究孔子,仍然只能以《論語》爲最可信賴的材料。無論如何,《論語》的成書要在《左傳》之前,我很同意劉寶楠在《論語正義》(《公山章》)的主張,我們應該相信論語來補充《左傳》,不應該根據《左傳》來懷疑《論語》。至於崔述於後代的封建道德作爲標準,以此來範圍孔子,來測量《論語》的真僞,純駁,更是不公平和不客觀的。

論語中的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耳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怎麼翻譯

看論語是要聯繫上下文的。既然不聯繫,我就簡單說一下。

白話的翻譯是,十室之邑,一定有忠信像我這樣的人,對事忠,對人信。只是他們不像我這樣的愛學習罷了。

關鍵問題是十室之邑是什麼意思。在漢唐中,邑是縣的意思。但在春秋卻是不一樣,邑代表的是村子。就像是陸游中“偶失萬戶侯,遂老三家村'中所講的三家出的意思。

作學問要腳踏實地,切不可將以上兩個都混起來。

如果你只是爲了應付考試,那麼我就說的有點多了。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內,必有俊士

這句話的意思是十步之內,一定有生長茂盛的綠草,只有十戶人家的小邑,一定有才幹超羣的人。這裏用類比和起興的手法說明人才到處都有。

這句話原話爲“十步之間,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出自漢·王符《潛夫論·實貢》。他旨在說明治國的關鍵不在於有沒有人才,而在於能否發現人才、用好人才,提醒統治階級重視寒士,知人善任。

擴展資料:

相關的成語故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視選拔人才,他吩咐右僕射封德彝推薦人才,封德彝沒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誨他: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關鍵看你能否發現他們,用人就要用他們的長處。封德彝點頭稱是,於是給唐太宗推薦了很多人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步芳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