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聲和仄聲的區分

來源:趣味百科館 8.77K

在現代漢語中,一二聲可視作平聲,三四聲可視作仄聲。平聲與仄聲是舊體詩中的術語,現在直接通過一、二、三、四聲區分並不那麼準確,原因是現代漢語的發音和古漢語是不一樣的。比如“閣”,現代漢語中讀“格”音,可以算是平聲,而在古漢語中則讀“葛”音,是仄聲。

平聲和仄聲的區分

現代漢語有四聲,第一聲爲陰平,第二聲爲陽平,第三聲爲爲上聲,第四聲爲去聲,古代還有入聲(古代許多入聲字現在多變成了平聲字);簡單點說,陰平陽平爲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均爲仄聲;句末以平聲字爲韻,叫做平韻;以仄聲字爲韻,叫做仄韻。



平聲仄聲怎麼區別

仄聲是指漢語中的三、四聲,即上聲、去聲、入聲。平聲是指一聲或二聲,即陰平和陽平。

在詩詞中,句尾押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

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聲調是漢語(以及某些其它語言)的特點。

語音的高低、長短構成了漢語的聲調。拿普通話來說,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平仄是在四聲基礎上,用不完全歸納法歸納出來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平聲與仄聲的區別

一、聲調歸屬不同

平聲是陰平、陽平,而仄聲是上聲、去聲、入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二、發音不同

仄聲短促,而平聲和緩,平仄相異,能達到聲調的和諧。

三、用法不同

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擴展資料:

魏晉時期,通過對漢字聲調的研究,創立了“四聲”說,並運用於詩歌創作。“四聲”指漢字的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四種聲調。後來又將“四聲”歸爲兩大類,即平和仄。

在詩詞創作中,把平仄兩類聲調交錯使用,就能使聲調靈活多變,而不至於單調。中國詩詞的平仄搭配格式,便構成了詩律和詞律。在詩、詞譜中,用“一”代表平聲字“|”代表仄聲字。

平、仄規則是中國格律詩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平、仄就沒有中國詩詞格律。另外,六朝以後的俳賦、律賦、駢體文,往往也用平、仄來諧調聲調,構成節奏美和聲律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仄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平聲

怎麼區分平仄音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切韻》、《廣韻》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爲平、上、去、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稱爲“仄聲”,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簡單的說,一、二聲字是平聲,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四類聲調歸併爲“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爲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爲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音樂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但是,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爲現在的陰平、陽平(第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爲陰平、陽平(第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爲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

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爲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辨認方法應該是:

一、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上聲、去聲(即第三、第四聲)的,都是仄聲。

二、用現在普通話念字,如果是陰平、陽平(即第一、第二聲)的,其中鼻韻母的字(an、ian、uan、üan、ang、iang、uang、in、en、un、ün、eng、ong、iong)一定是平聲。第一、第二聲中非鼻韻母的字多數是平聲,但有部分是仄聲(即古入聲字),如“鴨、接、耷、八、逼、拔、達、笛、白、食、直、吉、合”等。

三、從上述第二點看,比較麻煩的是要在現在的第一、第二聲非鼻韻母的字中辨別古入聲字。辨別入聲字可用如下一些方法:

1.陽平(第二聲)字,只要不是鼻韻母(如上所述),則凡聲母是 b、d、g、zh、z、j 的,是古入聲字。如“拔、勃、得、笛、國、格、着、濁、雜、足、節、及”等。

2.記住一些做聲符的古入聲字,如“甲、白、直、吉、合”等,凡是以這些字作聲旁的字,也是入聲字,如“鴨、押、匣、鉀、呷、伯、泊、帛、柏、植、值、殖、潔、結、桔、佶、黠、頡、盒、拾、閣、蛤、

頜”等等,因此也屬於仄聲,儘管現在普通話讀作陽平。

3.也可以根據現在保留入聲的方言來辨認,如粵語、客家話、吳語等,用這些方言來念,較短促而且尾巴不能拉長的便是,但要經過一定了解才能掌握。

4.只要把現在普通話陰平、陽平中的古入聲字辨認出來(作仄聲處理),其餘的陰平、陽平字都是平聲字。用上述的方法已經可以把混在現代普通話陰平、陽平字中的絕大部分古入聲字剔出去了。如果還不放心,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查韻書,如《廣韻》《集韻》《詩韻》《詞韻》等,這些韻書都分別把平、上、去、入的字歸類排列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