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辭害意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8W

意思是: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以辭害意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以辭害意

成語發音:yǐ cí hài yì

成語解釋: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成語出處: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成語繁體:以辭害意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以詞害意 查看更多以辭害意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誇飾》:“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



以辭害意的意思

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 曲解 作者的原意。

成語出處: 《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繁體寫法: 以辭害意

注音: ㄧˇ ㄘㄧˊ ㄏㄞˋ ㄧˋ

以辭害意的近義詞: 以詞害意見“ 以辭害意 ”。

成語語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以辭害意的“以”怎樣解釋?

【成語】以辭害義

【發音】yǐ cí hài yì

【解釋】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近義詞】以詞害義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指曲解別人的意思。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事例】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也。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誇飾》

因爲得意思。

以辭害意 還是 以詞害意 還是 義?

一,關於《辭》與《詞》

其實,《以辭害意》和《以詞害意》都可以用的。

首先,《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這裏用的是《辭》;

但清朝袁枚的《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這裏用的又是《詞》字。

查《國學》、《康熙》等詞典也可以查出,《以詞害意》和 《以辭害意》都有相關詞條,也就是說,《辭》和《詞》在這個成語中都能夠用。

二、關於《意》和《義》

當然是用《意》了,這兩個字的意思區別很大的。

不虞之隙,是什麼意思?

不虞之隙,明珠按劍,是非口舌,楊虎圍匡,以辭害意

不虞之隙:

讀音:【bù yú zhī xì】

釋義:指意外的誤會。不虞:指出乎意料的事。隙:感情上的裂痕。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寶玉]與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臥,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這日不知爲何,二人言語有些不和起來。"

明珠按劍:

讀音:【míng zhū àn jiàn】

釋義:一方以夜明珠相投,另一方則用手壓住劍柄。比喻一方事前未申明自己的舉動出於好意,另一方因誤會而反以敵意回報。

出處:明·朱之瑜《朱舜永集·德始堂記》:“今與賢之相知也新,而又語言不能通,不當有明珠按劍之舉。”

是非口舌:

讀音:【shì fēi kǒu shé】

釋義: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出處:《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傢俬》。

楊虎圍匡:

讀音:【yáng hǔ wéi kuāng】

釋義: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出自 《史記·孔子世家》。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爲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

以辭害意:

讀音:【yǐ cí hài yì】

釋義: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原意。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我想問一下積毀銷骨 勢不俱生 羣賢畢至 獨抒新見 計日程功 動輒得咎以辭害意的意思?

積毀銷骨

【解釋】積:聚;毀:毀謗;銷:熔化。謂衆口不斷毀謗,會致人於死地。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示例】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爲害轉深,~。 ◎《晉書·劉喬傳》

【近義詞】人言可畏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常與“衆口鑠金”連用

勢不俱生

【解釋】兩個強者對抗,不能都活命。俱:共同、都。

【出處】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羣賢畢至

【解釋】指衆多賢能之士集會一堂。

【出處】王羲之《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近義詞】野無遺賢 鸞翔鳳集

【反義詞】虛席以待 衆叛親離

獨抒新見

【解釋】比喻有獨到的見解,新見迭出。

【出處】獨抒新見 功垂後人——李友仁《易學通解》

計日程功

【解釋】:計:計算;程:估量,考覈;功:成效。工作進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計算。形容進展快,有把握按時完成。

【出處】:《禮記·儒行》:“程功積事,惟賢以盡達之。”

【示例】:法治國雖進不必驟,而得寸進尺,~。 ◎清·梁啓超《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

【近義詞】:指日可待、企足而待

【反義詞】:曠日持久、遙遙無期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工作等馬上大功告成

動輒得咎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示例】小廝因~,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纔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近義詞】跋前躓後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以辭害意

【解釋】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近義詞】以詞害意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事例】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也。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誇飾》

關於“辭”與“詞”

其實,“以辭害意”和“以詞害意”都可以用的。

《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這裏用的是《辭》; 但清朝袁枚的《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這裏用的又是“詞”字。 查《國學》、《康熙》等詞典也可以查出,“以詞害意”和 “以辭害意”都有相關詞條,也就是說,“辭”和“詞”在這個成語中都能夠用。

● 詞

cíㄘˊ

◎ 語言裏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匯。~書。~典。~句。~序。~組。

◎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演講~。誓~。~章。~律(文詞的聲律)。

◎ 中國一種詩體(起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本可入樂歌唱,後樂譜失傳,只按詞牌格律創作):~人。~譜。~牌。~調(diào )。~韻。~曲。

● 辭

cíㄘˊ

◎ 告別:告~。~訣。~行。~世。~別。

◎ 不接受,請求離去:~職。~呈。

◎ 躲避,推託:不~辛苦。~讓。~謝。推~。

◎ 解僱:~退。

◎ 同“詞”。

◎ 優美的語言:~藻。修~。

◎ 講話;告訴:“請~于軍”。

◎ 文體的一種:~賦。陶淵明《歸去來兮~》。

簡單解釋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