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二首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8.31K

王之渙。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異族之間的關係,寫一位北方胡人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願,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涼州詞二首的作者是誰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或作王之奐,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

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盛唐著名詩人,至今享有盛譽。如此名流,新舊《唐書》均無傳,《唐才子傳》所記也甚簡。

幸唐人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誌銘並序》的發現,提供了王之渙的一些情況。王之渙與李氏的婚姻,可能還有一段羅曼史。開元十年( 722年)兩人結婚時,王之渙是已婚並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歲,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渙小17歲,正是妙齡女子。

縣令的千餘,嫁給父親部屬、35歲又已婚的小小縣尉,頗耐人尋味。這一定是爲王之渙的才華所傾倒。王之渙才高氣盛,不願爲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

夾河數千裏,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閒放。”在家過了15年閒散自由的生活。後來他的親朋好友覺得他這樣一直沉於下層,不是辦法,便勸他入仕。

後來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職。他在職風清白著稱,理民以公平著稱,頗受當地百姓稱道。誰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歲之壯年,卒於官舍。靳能在墓誌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可謂對王之渙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給王之渙後,兩人恩愛。王之渙在家賦閒 15 年,李氏安貧樂素,跟他過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渙再入宦場,生活剛有了轉機,卻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歲而守寡。王之渙死後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

因正之渙有前妻,兩人竟不能合葬。

涼州詞的作者是哪個朝代哪個人

381位粉絲《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

詩歌以漢代唐,寫一位邊地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願,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王之渙早年由幷州(山西太原)遷居至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

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王之渙“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爲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爲勝,是浪漫主義詩人。

靳能《王之渙墓誌銘》稱其詩"嘗或歌從軍,吟出塞,曒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現存僅有六首絕句,其中三首邊塞詩。他的詩以《登鸛雀樓》、《涼州詞》爲代表作。

章太炎推《涼州詞》爲“絕句之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出自《涼州詞二首》,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原文:《涼州詞二首》(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譯文: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裏,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註釋:⑴涼州詞:又名《出塞》。爲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雲:“《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⑵遠上:遠遠向西望去。

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佈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何須:何必。

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⑸度:吹到過。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⑹單于:古代對匈奴君長的稱呼,此指突厥首領。拂雲堆:祠廟名,在今內蒙古五原。

⑺來:語助詞,無義。

《涼州詞》的作者是誰?

王煥之和王翰都曾作過《涼州詞》王煥之詩作: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其二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王翰詩作:涼州詞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其二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涼州詞其二王之渙詩詞

《涼州詞二首—其二》【作者】王之渙【朝代】唐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翻譯: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根據王之渙墓誌銘可知,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渙辭官,過了15年的自由生活。《涼州詞二首》當作於其辭官居家的15年期間,即開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涼州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組詩作品。

第二首詩反映的是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關係。詩歌以漢代唐,寫一位邊地首領到唐朝來求和親而未能如願,通過描寫其行動與心理,從側面烘托唐朝國勢的強盛。賞析:這首詩反映了唐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關係,詩中牽涉到唐玄宗對待突厥問題的一些歷史事件。

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突厥首領小殺曾乞與玄宗爲子,玄宗許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賜而不許和親。後小殺問唐使袁振,袁振說:“可汗既與皇帝爲子,父子豈合爲婚姻?”後小殺遣其大臣頡利發入朝貢獻,頡利發與玄宗射獵,時有兔起於御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發獲之。

頡利發下馬捧兔蹈舞曰:“聖人神武超絕,人間無也。”後來玄宗爲其設宴,厚賜而遣之,最終不許和親。詩中的後兩句通過突厥首領心理活動的微妙變化讚頌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說明其威勢足以震懾周邊少數民族,對於他們的無理要求堅決按原則辦事,決不肯對之妥協以求苟安。

這首詩,從側面讚頌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關係上的有理有節,借突厥首領求和親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涼州詞的作者是誰

王翰 【唐】 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薛逢 【雜曲歌辭·涼州詞】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薛逢 【涼州詞】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害涪憤皇蒞郝縫酮俯捆橫戰血流。 王之渙 【涼州詞二首】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王翰,(約687-735後),字子羽。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雲元年進士。

任過仙州別駕,後貶道州司馬。任俠使酒,恃纔不羈。詩多古體,蒼涼奔放。

薛逢(806-876?),字陶臣,今山西永濟人,武宗會昌元年進士。官宏文館學士、尚書郎,後出爲巴州、蓬州、綿州刺史。持論鯁切,以謀略高自標顯。

詩多草率而成,未免失之淺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