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防火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9W

周朝主要是在大街小巷不停的提醒。唐代就會形成強大的組織,會起到防患於未然的效果。宋朝開始形成了消防隊會有嚴格的規定,要求晚上不可以隨意的使用火,官兵們還會在晚上不停的巡邏,會提醒所有的人。

周朝的防火規定

在進入到周朝每年的仲春二月,宮廷中負責掌管用火的官員,就需要在每一個大街小巷用一些木追不停的敲着。這種做法無非就是希望能夠提醒大家應該謹慎的用火,需要注重於防患於未然。這也是更夫們在晚上爲什麼會一直喊的主要原因。政策在形成之後會慢慢的演變,在周朝時期,基本每到冬天的黃昏,大街上就會傳來一陣又一陣的呼喊聲。寒冬臘月,小心火燭,水缸滿滿,竈臺清清。這些都是爲了能夠有效預防火災,而且效果是非常好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能夠做到。

古代是如何防火的

唐代時期的防火規定

在唐代,其實負責防火的組織被稱之爲“武侯鋪”,在城市在農村都會出現,一般佈置的消防兵人數會有一些限制,大概是幾十個人到幾百個人,並沒有什麼固定的說法。在整個城市的範圍內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強大的傳達系統,不過滅火的工具是比較常見的,都是一些用動物皮毛編制的口袋。比如說牛,羊,豬等等,這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消防官兵,但是並沒有先進的設備,只能夠用這一些方式。

古代是如何防火的 第2張

宋朝的防火規定

在進入到宋朝時期,整個世界上就已經開始有了消防隊,這和現在的消防隊是比較相似的,主要是負責防火的事情。但當時的稱呼會有所區別,負責防火的被稱之爲叫廂使。會有着嚴格的規定,一般到半夜就需要把所有的燭火全部的滅掉。如果有人在家中深更半夜還在燒紙,一定要事先告知,否則的話這就屬於違法的做法。滅火的這一些官兵全部都被稱之爲防隅軍,每一個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主要是負責在外上巡邏,提醒所有的人準時的熄滅燈。

古代是如何防火的 第3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