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聲玉振”這個成語是說哪位名人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5W

“金聲玉振”是一個寓意非常美好的成語,是形容音樂演奏時的音韻響亮、和諧,後來也比喻人的知識淵博,才學精到,多用來評價和指代孔子。“金聲玉振”最初並不是用來形容某一個人的形容詞,這個成語最初的含義只是和音樂演奏有關。

“金聲玉振”中的“金聲”指的是鐘聲,《說文解字》對“鍾”的解釋是“鍾,樂鍾也。

“金聲玉振”這個成語是說哪位名人

”鐘聲的特點是“始洪終殺”,也就是在敲擊時聲音會逐漸地由大變小;玉,古典樂器中的“磐”,《爾雅》解釋道:“磐,樂器名也,以玉石爲之。”磐的聲音特點是“首尾如一”,沒有高低起伏的變化。用“金聲玉振”來評價孔子,最早出自先秦文學作品《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 ;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 ;終條理者,聖之事也。”孟子以音樂演奏爲比喻,說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賢。

自孟子之後,許多儒學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昇華了這一觀點。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篇中說:“至若夫子繼聖,獨秀前哲,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這句話是說,孔子編訂六經,修著《詩》、《書》、《禮》、《樂》,這些工作像敲鐘一樣開始,擊磬一樣結束,這些工作是集大成之作,既繼承了以前的先賢,也超過了以前的先賢。

孟子以音樂演奏爲比喻,將孔子比喻成一位“金聲玉振”的人是因爲“金聲玉振”本身就是一個有着美好寓意的詞彙。從金聲玉振的本義來看,以鍾發聲,以磬收韻,有始有終,這種有始有終即是一種美德,代表了一種完整,有頭有尾,可見始終。所以,孟子說 :“始條理者,智之事也 ;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有條理地開始與結束關乎智聖。儒家把禮樂與德相結合,賦予金聲玉振一種美好品德的象徵含義,禮生於德,樂生於禮,唯有有德之人才能金聲玉振。儒家對於禮樂的規範和要求本質上就是要求君子有德,禮與樂只是爲了讓君子有德的方法和手段而已,禮在外部約束人的行爲舉止,樂在內部感化人的思想感情。所以,金聲玉振又同時具有樂與禮的兩層含義,以之來形容君子之德是非常合適的。

這種君子之德自然也是代表了一種美好的品質。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昌平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別是在東南亞各國也有很大影響,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是春秋時代淵博的學問家。

我國古代文獻的整理,亦開始於孔子。“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刪《詩》,定《書》,“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他又據魯史而撰《春秋》。儒家《六經》都在不同程度上經過了孔子的加工整理。

對於孔子的歷史評價,歷代出於不同之需要,褒貶各異,但對孔子的歷史影響之大,卻是一致贊同的。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孔子的名聲大著,被尊爲“至聖先師”,自此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至尊地位被正式確立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