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民者萬世之本也不可欺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3W

賈誼。

賈誼強調“愛民”和“富民”。一方面要重視人民的意願,對人民施以德教,取消“聚法嚴刑”,另一方面要對人民“輕賦少事”,予民以福財,君子要保持富貴的統治地位,就必須予人民以實際利益。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爲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爲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爲樑懷王太傅。樑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爲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爲“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樸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爲“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其辭賦皆爲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爲著名。

夫民者萬世之本也不可欺作者是誰

賈誼從小就刻苦學習,博覽羣書,先秦諸子百家的書籍無所不讀。少年時,就跟着荀況的弟子、秦朝的博士張蒼學習《春秋左氏傳》,後來還作過《左傳》的註釋,但失傳了。他對道家的學說也有研究,青少年時期,就寫過《道德論》、《道術》等論著。他又酷愛文學,尤其喜愛戰國末期的偉大詩人屈原的著作。漢高後五年(前183年),賈誼才18歲,就因爲能誦《詩經》、《尚書》和撰著文章而聞名於河南郡。

當時的河南郡守吳公(後爲漢朝廷尉),是原來秦朝名相李斯的同鄉,又是李斯的學生。吳公了解到賈誼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優秀人才,對他非常器重,把他召到自己的門下,十分寵愛。吳公是李斯的學生,也是很有學問的,賈誼在他門下學習,受到很大的教益。這時,賈誼爲了勉勵大家學習,傳授《春秋左氏傳》。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社會十分安定,被評定爲天下第一。

漢高後八年(前180年),高後呂雉死,右丞相陳平、太尉周勃殺諸呂,迎立高帝劉邦庶子代王劉恆爲帝,即漢文帝。第二年,即漢文帝劉恆元年(前179年),吳公被徵召到中央政府,任命爲廷尉(最高司法長官)。吳公沒有忘記他的得意門生,就向漢文帝推薦說:“賈誼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是個年輕有爲的人才。”漢文帝就把賈誼召到中央政府,任命爲博士。從此,賈誼步入了政治活動的舞臺。當時賈誼才二十一歲,在當時所有的博士中,他是最年輕的。

博士是一種備皇帝諮詢的官員。每當漢文帝提出問題讓博士們議論時,許多老先生一時講不出什麼來,但是賈誼與衆不同,因爲他學識淵博,又敢想敢說,因此對文帝提出諮詢的問題對答如流,滔滔不絕,說得有理有據。其他的博士們都認爲賈誼說出了自己想說而說不出來的看法,非常佩服他的才能。這使漢文帝非常高興,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爲太中大夫(這是比博士更爲高級的議論政事的官員)。

賈誼認爲漢朝已經建立二十多年了,政局大體穩定,爲了鞏固漢朝的統治,他向漢文帝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進行改革。他的改革建議,是針對漢承秦制而發的。他認爲漢朝承襲了秦朝的敗俗,廢棄禮義,應該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向道。他建議制訂新的典章制度,興禮樂,改正朔,易服色,改變官名等等。改正朔,就是改變秦以“水”爲德,以十月爲一年之始這樣的歷法;易服色,就是改變秦的服色尚黑的制度,主張漢的服色應該尚黃。由於當時文帝剛即位,認爲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沒有采納賈誼的建議。

但是對賈誼的其他建議,文帝是採納的。如文帝二年,賈誼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積貯疏》,指出當時社會上出現的“背本趨末”(也就是棄農經商)以及“淫侈之風,日日以長”的現象對統治者不利,主張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以達到安百姓治天下,即鞏固漢王朝統治的目的。漢文帝採納了他的建議,下令鼓勵農業生產,這對恢復經濟、建立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起了積極作用,在當時符合社會的發展。但是重農抑商作爲封建統治者長期的既定政策,限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越往後它的消極作用就越明顯。

在當時,賈誼還幫助漢文帝修改和訂立了許多政策和法令,以及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漢文帝都採納了。但這些法令和措施的實行,還是有阻力的。例如,遣列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實行起來就很困難,很多功臣不願離開京師。當時丞相陳平已死,功勞最大、權最重的是絳侯周勃,漢文帝讓周勃帶個頭,就免了他的丞相職務,到自己的封地去。這樣一來,列侯們才陸續離開京師。由於這個建議是賈誼提出的,這就難免得罪了這些功臣元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