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兩是一斤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W

現代一斤是10兩,古代一斤是16兩。現代採取十進制,一斤等於10兩,古代採取十六進制,一斤等於16兩。

故有半斤八兩之說,一般用“半斤八兩”來形容不相上下。

幾兩是一斤

“半斤八兩”的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於敵我雙方勢力相等。舊制一市斤等於十六兩。

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

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中國古代有個官職叫「司馬」,司馬主要掌管軍事,其中因爲糧秣管理需要秤重,於是「司馬」就和重量單位扯上關係。

中國自周代開始有重量單位:斤、兩、錢、分。也稱爲「司馬斤」、「司馬兩」等,計量的工具叫做「司馬秤」,這一標準也叫「司馬平制標識」。一司馬斤等於十六司馬兩,「半斤八兩」就是這麼來的。

中國的重量單位,以見於彝器上的鋝和勻爲最早,但一鋝是多少以及鋝和勻的關係都無法知道,這兩個單位在戰國時期顯然還在使用,秦漢間的文獻對於鋝的重量也沒有一致的說法。中國的鋝雖有輕重兩種說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種,即三鋝重二十兩。這由毛公鼎銘中的"取三十鋝"可以證明那裏的鋝不可能只有十一銖多重。在戰國時期只有兩種重量單位,即斤和鎰,一斤爲十六兩;一鎰爲二十兩。

從當時文獻中的記載看來,這兩個單位是亂用的。這兩個單位同鋝和勻似乎沒有正式的聯繫,這是一件難以解釋的事。雖然後來的人用銖兩把這幾個單位聯繫起來,四個單位都成爲銖或兩的倍數。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間的金文中似乎並沒有銖和兩這兩種單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