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組織者是誰提出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5W

奧蘇貝爾。

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是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奧蘇貝爾區分四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機械學習與有意義學習、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他所主張的主要學習形式。他特別強調個體的認知結構對學習的重要影響,而先行組織者是改進認知結構和促進新知識保持的主要手段。所謂先行組織者是指安排在學習任務之前呈示給學習者的引導性材料,它比學習任務具有更高一層的抽象性和包攝性。提供先行組織者的目的就在於用先前學過的材料去解釋、整合和聯繫當前學習任務中的材料(並幫助學習者區分新材料和以前學過的材料)。先行組織者可以是比較性的,也可以是講解性的,但是在呈現作爲先行組織者的概念時,必須仔細解釋這些概念或者命題的基本特徵。奧蘇貝爾還認爲每一門學科都有一個按層次排列的概念結構,高層是一些抽象概念,較低層次是一些較具體的觀念。每一個學科的概念結構都不難確定,而且能夠教給學生。對於學生來說,這些概念不僅可以用來分析具體領域,還可成爲解決這些領域諸多問題的“智力地圖”(intellectual map)。人的大腦也具有與上述學科的概念結構相類似的信息儲存系統,也是一個按照層次組織的概念體系(即通常所說的認知結構),它爲信息和概念的學習提供了“固着點”(anchors),併成爲這些信息和概念的儲存庫。所以,教材的組織形式(教材結構)與人們在頭腦中組織知識的形式(認知結構)應該是一致的。

先行組織者是誰提出的

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原學習任務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並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根據奧蘇貝爾的理論,先行組織者可以分爲陳述性組織者和比較性組織者兩類。

先行組織者作用

先行組織者在學生學習較陌生的新知識,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準備時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有助於學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內容。

使用先行組織者,有助於促進學習的遷移,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遷移測驗項目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如果學習材料只要求機械記憶,則效果不明顯。

先行組織者是指大量的間斷信息——口頭的、書面的或圖解的——在接觸新材料前呈現出來,以方便學習和理解。這種呈現不同於概述和總結,因爲同其他的信息相比,它呈現在一個更爲抽象的層面上——把“大圖”設置在具體內容之前。由於該技巧需要明確的進入點,所以一般用於線性呈現(如:傳統的課堂教育),在非線性探究式學習情景裏(如:自由遊戲模式)並不同樣奏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