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漢字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5W

倉頡。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裏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

倉頡是中國古代傳說人物,傳說爲黃帝的史官,漢字的發明者。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四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顧炎武。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廟是國內唯一僅存的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白水縣城東北35公里處的史官鄉,地處黃龍山脈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屬較爲平緩的塬坡地。廟東一里多爲武莊村,相傳倉頡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過;廟南一里餘爲史官村,是後人爲紀念倉頡,以其官職爲村名;廟西北方向約五里爲地彭衙村,是古白水縣衙所在地;廟西南方向約二十公里有揚武村,是倉頡的出生地。

倉頡廟歷史悠久,根據史料記載,早在東漢延熹年間已有“建廟之舉”並形成一定規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廟史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無文字記載的歷史,據民間傳說,則可上溯至黃帝時代。

倉頡廟區佔地十七畝,基本形狀爲長方形。廟牆內南北長140餘米,東西寬約48米,北邊較南邊略寬之,佔地約10畝。

誰發明了漢字

倉頡廟內建築,沿中軸線由南至北依次爲照壁、山門、東西戲樓、前殿、鐘鼓樓、報廳、正殿、後殿及東西廂房,共計70間。緊貼後殿爲倉頡墓冢和墓園。廟內現存建築年代多爲元、明、清三朝代,其裝飾華麗,地方色彩濃厚。

倉頡廟內歷代碑石衆多,雖經戰亂多有散失,現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陣列於前殿之內。其中倉聖鳥跡書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從東漢起,歷魏、五胡十六國、唐、宋、元、明、清至民國。早期的有東漢延熹五年《倉頡廟碑》、是金石學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國時的《廣武將軍碑》、唐《倉公碑》、宋代《大宋倉公碑》等。近代有於右於仁先生、陶峙嶽將軍、朱慶瀾將軍題寫的匾額、對聯等留存於廟內殿堂之上。

解放戰爭時期,西北人民野戰軍司令部在此整訓幹部。彭德懷、賀龍曾親瞻廟容並嚴令保護,題寫“保護文物古蹟,任何人不得隨意破壞”的命令。

廟院內古柏參天、鬱鬱蔥蔥,生長茂盛,東漢延熹五年之“倉頡廟碑”即載當時“廟內古柏鬱鬱蔥蔥”。共計有古柏46株,古槐10餘株,枝葉覆蓋交通,虯枝盤旋,各具姿態,因各得其名,曰:“二龍戲珠”、“丹鳳朝陽”、“奎星點元”、“青龍戲柏”、“獸龍戲牡丹”、“獅子”、“寶蓮燈”、“龍爪柏”、“柏抱槐”等。“奎星點元”爲漢前古柏,高達17米,樹圍7.25米。冢上一柏,枝杆四出輪流榮枯,稱之爲“轉枝柏”,譽爲奇觀。廟內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長柏壁,抱槐生長,名“柏抱槐”。兩樹枝粗中茂,堪稱廟內一景。廟院內古柏,整體樹齡年代久遠,樹形奇異,與陝西黃陵、曲阜孔廟並稱爲中國三大古廟柏樹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