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是誰發現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36W

羅蒙諾索夫。

俄國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詩人,被譽爲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的雛形。

米哈伊爾·瓦西裏耶維奇·羅蒙諾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國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詩人,被譽爲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出生於阿爾漢格爾斯克一個漁民家庭。冒充貴族的兒子考入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1736年因學習優異被選送到德國留學五年。娶了一個德國女人後回聖彼得堡科學院,成爲俄國科學院的第一個俄國籍院士。後來還成爲瑞典科學院院士和意大利波倫亞科學院院士。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計劃創建了俄國第一個化學實驗室。1755年創辦了俄國第一所大學---莫斯科大學。

質量守恆定律是誰發現的

1711年11月19日,羅蒙諾索夫誕生於俄國阿爾漢格爾斯克省霍爾莫果爾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裏,父親是個富裕的漁民。阿爾漢格爾斯克是當時俄國最大的海港城市,英、荷等國的商船經常來往於此,這種環境對他從小的興趣和志向頗有影響。他從10歲起就協助父親捕魚,與狂風惡浪搏鬥鍛鍊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美妙幻化的自然景色開闊了他的視野。羅蒙諾索夫從小就有強烈的求知慾,但是目不識丁的父親不能給他以任何幫助。他只能向鄰居學習識字,如飢似渴地閱讀所能得到的一切書籍。

14 歲時,羅蒙諾索夫在讀完《斯拉夫語法》和《算術》兩本書後,愛不釋手,稱之爲自己的啓蒙書籍。然而爲了享受讀書的樂趣,他卻要付出高昂的代價。爲了躲過繼母兇狠的責罵和譏笑,他常常要忍飢挨餓,躲到僻靜無人的地方去看書。1730 年一個寒冬的夜晚,19 歲的羅蒙諾索夫爲了爭取較好的學習條件,帶着兩本珍愛的啓蒙書,告別家鄉,僅憑着借來的三個盧布,踏上了漫長的求學之路。

1731 年1 月,羅蒙諾索夫來到了莫斯科。在遭到一所貴族學校的拒絕後,他冒稱教會執事的兒子,進入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他的學習生活異常艱苦。一方面是父親對他不顧家業,出外學習十分不滿,不負擔他的生活費,他只能依靠學校提供的一點可憐的津貼,過着半飢半飽的生活。另一方面則由於他年齡較大,體格粗壯,格外顯眼。他又沒學過拉丁文,在一羣趾高氣揚的貴族子弟中,經常遭到冷嘲熱諷:“瞧,這個20 歲的蠢貨還來學拉丁文!”

然而,所有這一切,羅蒙諾索夫都忍受下來了。他以無比的勤奮和驚人的毅力投入了學習,僅用一年時間就掌握了拉丁文,並自修了希臘文。讀書成爲他驅散飢餓和煩惱的最好辦法。1736 年初,羅蒙諾索夫在用了五年時間修完了八年的課程,並取得優異成績後,被選派到彼得堡國家科學院大學深造。半年後,又被派往德國學習採礦和冶金。1736年秋天先入馬爾堡大學學習物理學和化學等,後到弗賴堡學習礦業和冶金學。在克·伏爾夫教授的指導下學習。在這裏,他深切感受到先進的科學水平,大學生們自由的生活和民主的學術氣氛,俄國的學校還無法與之相比。學識淵博的伏爾夫教授治學十分嚴謹,但又從不以名家自居。他經常告誡學生:“不可以生活在別人的智慧裏,即使對著名的學者,也不應盲目信任。”羅蒙諾索夫十分敬重伏爾夫,除聽他講授的數學、哲學、物理學外,又選學了化學、力學、礦山測量、水利工程學課程。他從伏爾夫教授那裏,學會了用數學方法闡明覆雜的科學問題。這使他後來受益匪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