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學創辦的期刊有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7.81K

北洋大學創辦的期刊有:《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管理科學學報》、《系統工程學報》、《燃燒科學與技術》、《納米技術與精密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內燃機學報》、《小型內燃機與摩托車》等。

北洋大學創辦的期刊有哪些

北洋大學現叫天津大學,其前身是1895年由光緒皇帝批准、盛宣懷出任學堂首任督辦的“北洋大學堂”,仿照美國的大學模式,全面系統地學習西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開中國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截至2019年12月,天津大學有教職工506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7人;“973”首席科學家有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8人;國家“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7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19人;具有正高以上職稱的教職工762人;教授697人。

天津大學有國家創新研究羣體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教育部創新團隊8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1個。



北洋大學時期創辦的期刊有哪些

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創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學學堂、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等。1951年正式更名天津大學。

1895年10月2日,由光緒皇帝批准、盛宣懷出任學堂首任督辦的 “北洋大學堂” 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自創辦之始,就仿照美國的大學模式,全面系統地學習西學。例如,除漢文課和部分外語課外,其餘所有功課都由外籍教習擔任,要求學生外語基礎好;教科書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語授課;學生實驗所用的各種器具、設施都從美國進口等等。當時,天津北洋西學學堂被譽爲 “東方康奈爾” ,它的教學計劃、講授內容與方法、教科書、教員配備,成爲後來其他各地興辦新式大學的模式。 [1]

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初創就是綜合性大學。從學制來看,頭等學堂爲大學本科,二等學堂爲預科,學制各爲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經過八年培養: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分級設學之始。從專業設置來看,頭等學堂分設律例、工程、礦冶和機械四學科。既有社會科學學科,又有自然科學學科,表明中國的高等教育從一誕生起,就與國家經濟、政治的需要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1]

北洋大學堂的創辦,不僅推動了中國第一個近代學制的產生,爲我國高等學校初創時期體系的建立起到了示範作用,更重要意義在於:它結束了中國延續長達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歷史,開啓了中國近代教育的航程。

中文名北洋大學外文名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國時期)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時期)創辦時間1895年10月2日創辦人光緒皇帝、盛宣懷學校類別綜合性大學學校特色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校訓實事求是知名校友王寵惠、張太雷、徐志摩、馬寅初、陳立夫所屬地區中國天津

目錄

1 學校簡介

2 創辦者

3 建校過程

4 發展歷程

5 學制設置

▪ 學制

▪ 課程

6 歷史貢獻

7 榮耀

8 大事年表

9 歷任校長

學校簡介編輯

北洋大學

北洋大學

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批綜合性大學 [2],北洋大學創建於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納學院改建而來),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學學堂,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1951年北洋大學正式更名爲天津大學。

北洋大學的曾用英文名包括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北洋時期)、National Peiyang University(民國時期)、Peiyang University(共和國成立後、更名爲天津大學前)。

創辦者編輯

盛宣懷

盛宣懷

說到北洋大學,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創辦者盛宣懷。盛宣懷(1844—1916),江蘇常州人。早年曾中秀才,後經人推薦成爲李鴻章的幕僚。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經辦洋務事業時,盛宣懷一直追隨其左右。當時他認識到當時中國最缺乏懂技術、懂外語、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會讀經史、寫八股的學究,在洋務事業中根本沒有多大用處,傳統的教育非革新不可。因此便下決心着手培養新式人才。最初他創辦了一些附屬於企業的技術訓練班式的學堂,在短期內培養了一些具有中等技術水平的技術人員。但這些學堂在學制和課程方面都只重實用,理論和基礎知識不夠紮實。隨着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19世紀90年代初,盛宣懷開始提出要辦正規的學堂,以培養高級專門人才。

1895年10月2日,由光緒皇帝御批,由盛宣懷出任學堂首任督辦的“北洋大學堂”(學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成立了。

盛宣懷對新式教育有自己的卓見。他給天津北洋西學學堂的學員定了嚴格的規則,最明顯的就是要求學員一定要精鑽本專業,不可心有旁騖,要循序漸進,不容紊亂,他認爲打牢知識基礎很重要,決不可“學無次序,淺嘗輒止”。另外,他不贊成學員單純學習外語,認爲外語只不過是一種工具,學員要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外語,這是他有感於中國缺少高技術人才而提出的要求,事實證明很有道理。

建校過程編輯

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他們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總部處後身東南一點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國日耳曼式風格的樓房作爲敎學樓,亦稱爲天津「博文書院」。1892年,德璀琳在外國僑民中聘請了英國皇家學院畢業生丁家立於學院中創辦補習班。數年後這個班學生的知識均達到了入學水平。成爲近代中國的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

發展歷程編輯

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爲北洋大學堂。

盛宣懷像

盛宣懷像(2張)

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爲基幹,設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國立西北聯大改組爲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東北大學工學院(今東北大學)、焦作工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與河南理工大學)合併組建而成)、西北師範學院和西北醫學院。

著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學原址覆校。此後,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學院和北平部(理學院院長陳藎民接受「北平臨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學北平部)四校師生先後返津參加覆校。爲合併後的校名一事曾發生重大分歧。

學制設置編輯

學制

天津北洋西學學堂自創辦之始,就仿照美國的大學模式,全面系統地學習西學。例如,除漢文課和部分外語課外,其餘所有功課都由外籍教習擔任,要求學生外語基礎好;教科書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語授課;學生實驗所用的各種器具、設施都從美國進口等等。當時,天津北洋西學學堂被譽爲“東方康奈爾”,它的 教學計劃、講授內容與方法、教科書、教員配備,成爲後來其他各地興辦新式大學的模式。

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初創就是綜合性大學。從學制來看,頭等學堂爲大學本科,二等學堂爲預科,學制各爲四年,一名合格人才要經過八年培養。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分級設學之始。二等學堂“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公立中學堂”,招收13至15歲學生入學。從專業設置來看,頭等學堂分設律例、工程、礦冶和機械四學科。既有社會科學學科,又有自然科學學科,表明中國的高等教育從一誕生起,就與國家經濟、政治的需要緊密聯繫在了一起。

課程

北洋大學的課程設置:頭等學堂課程分基礎課和專業課。基礎課有20餘門課程,專業課分五個專業:工程學、電學、礦務學、機器學、律例學,共30餘門課程。

二等學堂主要課程有:英文、數學、朗讀、各國史鑑、地輿學、格物書、平面量地法等20餘門課程。

歷史貢獻編輯

北洋大學從1895年至1911年共有畢業或肄業生518人,其中資送出國52人(不包括自費留學生)。該校爲我國近現代科技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奠基的專家學者,他們多爲國家社會所倚重,對採礦、冶金、土木、水利、機械工程、鐵路交通、財政金融、政法、外交等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任課教師多爲中外碩學鴻儒,尤以美、日、英、法、德、俄學者任主課,教材也多采用外文原版。此外,北洋大學堂還建立了一套較爲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保證能夠實現培養高層科學人才的目的。由於治學嚴謹,校風樸實,當時北洋大學與哈佛、耶魯相伯仲,畢業生可免試進入美國一流大學攻讀研究生,因而被譽爲“東方的康奈爾”。

中共早期領導人張太雷,我國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五四”運動天津各界聯合會副會長馬千里,海牙國際法院大法官徐謨,著名詩人徐志摩等,都是北洋大學的學生。

北洋大學堂的創辦,不僅推動了我國第一個近代學制的產生,爲我國高等學校初創時期體系的建立起到了示範作用,更重要意義在於:它結束了中國延續長達一千多年封建教育的歷史,開啓了中國近代教育的航程。

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資料選編

是一本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出版時間是1996年,作者是天津大學校史編輯室。

作者天津大學校史編輯室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1996年頁數479 頁定價20 元裝幀平裝ISBN9787561809136

目錄

1 內容介紹

2 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編輯

爲了配合對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的研究,提供可靠依據,編輯了《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資料選編》第一、二輯,分別於1991、1996年出版。這一時期(1895-1985)的校史資料對於研究中國近代、現代教育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北洋大學(天津大學)校史資料選編》第二輯包括1949-1985年的重要史料。這一時期的教育文件、教學檔案與其它方便的文書檔案較爲齊全,大部分存於校史館。……

作品目錄

第七章 解放初期的北洋大學

第八章 教育革命探索時期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十章 向綜合性大學發展時期

北洋大學的大事年表

1887年,英籍德人德璀琳(Gustav Derting)召集外國商人,要求贊助投資創辦大學並得到響應。他的設想得到李鴻章的贊同,並答應撥給他一塊地方做校址。他們在天津德租界的警察總部處後身東南一點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德國日耳曼式風格的樓房作爲教學樓,開始招收高層次的中國知識分子入學。校名爲呑納學院(Tenney College),亦稱爲天津“博文書院”。

1892年,德璀琳在外國僑民中聘請了英國皇家學院畢業生丁家立於學院中創辦補習班。數年後這個班學生的知識均達到了入學水平。

1895年10月2日,天津海關道盛宣懷通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清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並由盛宣懷任首任督辦,在盛宣懷和直隸總督王文韶的參與下,125名新生入學呑納學院,學院由此更名爲天津北洋西學學堂。

1896年,北洋西學學堂正式更名爲北洋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命名爲“大學堂”的高等學校。

1912年1月,北洋大學堂改名爲北洋大學校,直屬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

191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對北洋大學與北京大學進行科系調整,北洋大學改爲專辦工科,法科移並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工科移並北洋大學。從此,北洋大學進入專辦工科時代。

1928年,北平大學區成立,改北洋大學爲平大第二工學院。大學區制不久乃改爲北洋工學院。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30日,天津淪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爲基幹,設立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3月,西安臨時大學改稱國立西北聯合大學。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聯大改組爲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和國立西北醫學院。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天津收復。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復國立北洋大學,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學原址覆校。此後,泰順北洋工學院、北洋工學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學院和北平部(理學院院長陳藎民接收“北平臨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學北平部)四校師生先後返津參加覆校。10月22日,北洋大學正式覆校開學,茅以升任校長,公設兩院十二系。

1951年9月,奉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教部令,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1903年2月創立)合併,爲合併後的校名一事曾發生重大分歧,經劉錫瑛(北洋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力爭,始改稱天津大學,校址設天津老城南之七裏臺。

北洋大學校史

北洋大學校史具體如下:

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創建於1895年10月2日,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學學堂、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校、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等。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由國家定名爲天津大學。

1895年10月2日,由光緒皇帝批准、盛宣懷出任學堂首任督辦的 “北洋西學學堂” 成立,1896年正式更名爲北洋大學堂。

天津北洋西學學堂自創辦之始,就仿照美國的大學模式,全面系統地學習西學。例如,除漢文課和部分外語課外,其餘所有功課都由外籍教習擔任,要求學生外語基礎好;教科書使用外文原版,用外語授課。

學生實驗所用的各種器具、設施都從美國進口等等。當時,天津北洋西學學堂被譽爲 “東方康奈爾” ,它的教學計劃、講授內容與方法、教科書、教員配備,成爲後來其他各地興辦新式大學的模式。

辦學理念: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學生視野,以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爲載體,愉悅學生身心,開發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秦淮外校學生外出參加活動時,在文明禮儀、行爲習慣、自主管理表現出的水平與能力“就是不一樣”已成爲社會各界對我校學生評價的讚美流行之語。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北洋大學

北洋大學有多厲害

北洋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大學,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的起點。

辛亥革命前,北洋大學培養出本科生300多人,北京大學則只培養出了一屆預科生,而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在1911年才成立。

當時中國留學生中超過50%的都是北洋大學的學生。

北洋大學的教育學術水平已得到當時的國際認證,教育水平相當高,其派出去的學生到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可以免試讀研究生。

當時國際上搞大學排名,分爲A、B、C幾個等級,A級最高,中國排在A級的只有北洋大學一所學校,北大清華的水平均不可與北洋大學同日而語。

北洋大學的學校簡介

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第一批綜合性大學 ,北洋大學創建於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納學院改建而來),曾用名包括北洋西學學堂,北洋大學堂,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1951年北洋大學正式更名爲天津大學。英文名稱先後爲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現爲Tianjin University) 及 Peiyang University。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