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是什麼時期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W
稷下學宮是什麼時期

稷下學宮是戰國時齊國的學府和研究機構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也是中國最早的社會科學院、政府智庫。始建於齊桓公田午時期。位於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稷門附近。

稷”是齊國國都臨淄城(今山東省淄博市)一處城門的名稱。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的稷門附近,齊國君主在此設立學宮。故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爲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爲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爲中心的。它作爲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間,學術著作相繼問世。有《宋子》、《田子》、《蝸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馬法》、《周官》等書之編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參與。由於不少人是善於把學術和政治結合起來遊說當權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時受上大夫稱號之稷下士多達七十六人。

稷下學宮的存在,曾爲當時段百家爭鳴”開創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先秦時期學術文化的繁榮。

存在時期:

戰國時期,齊國是東方大國,魯國不但弱小,而且很快就滅亡了。戰國時期齊國的文化聖地就是稷下學宮。它基本與田齊政權相始終,隨着秦滅齊而消亡,歷時大約一百五十年,隨着稷下學宮的消亡,稷下之學開始流散六國。

創設條件:

齊國本是周朝開國大臣姜子牙的封地,姜齊奉行尊賢尚功的國策,很快開發成爲強國,春秋時期,一度成爲霸主。到公元前386年,失去社會支持的姜氏失去政權,經過幾代努力而獲得齊國上下廣泛支持的田氏,取代姜氏,田和成爲齊國君主,日漸衰微的周王朝及其封國都對此表示承認,這一事件被稱爲田氏代齊。王族換了,國家依然興盛, 對於這次篡位”,一直以來很少聽到批評的聲音,甚至很少有人以篡位”稱呼此事。

田齊的第四代國君齊威王,爲聚集人才,在齊國國都臨淄西門外創建稷下學宮,將學者封爲大夫”。學宮延續至末代齊王田建時期方纔衰弱。這個學宮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才消失,與田齊政權存在時間基本一致。

發展:

齊威王當政,在鄒忌等人的輔佐下,採取革新政治、整頓吏治、發展生產、繁榮經濟、選賢任能、廣開言路,擴建稷下學宮等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措施,終於使齊最強於諸侯,稷下學宮也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公元前319年,齊宣王即位。當時齊國的綜合國力迅速壯大。齊宣王在位期間,藉助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一心想稱霸中原,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爲此,他像其父輩那樣廣招天下賢士而尊寵之,大辦稷下學宮。爲稷下學者提供優厚的物質與政治待遇,政治上,授之上大夫”之號,享受大夫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勉其著書立說,展開學術爭鳴,鼓勵他們參政、議政的熱情和積極性,吸納他們有關治國的建議和看法。因此,吸引了衆多的天下賢士彙集於稷下。這一時期的稷下學宮,在其輝煌的歷程中,發展到最高峯。

繼齊威王時稷下學興盛之後,齊宣王時再度興盛起來,而達到鼎盛時期。這種盛況,既是齊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產物,也是當權者重賢用士,思想開放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歷史意義:

稷下學宮是一個特殊形態的兼備官、私兩種性質的學校,它名爲田齊創辦的國立大學,齊國國君爲各派學術大師修建高門大廈、康莊大道,但內部教學結構,則是由各傢俬學所構成。隨着稷下學宮的興盛,其名望日高,影響較廣,來此就學的人日益增多,因此逐漸形成了學生管理的制度、規則。

《管子》中所載的《弟子職》,郭沫若認爲就是稷下先生所定學生守則,它詳列弟子入學、受業、應客、坐作、進退、灑掃、饌饋等規則。作爲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較完備的守則,它成爲後世官學、私學、書院制定學則、學規的範本。

稷下學宮不僅是中國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世界中世紀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學,對戰國後期思想文化的繁榮起過重要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