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出自哪裏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1W

1、出處:仁義禮智信: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爲“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爲“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

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出自哪裏

2、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爲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溫良恭儉讓: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4、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翻譯:”子貢說:“老師溫順、善良、恭敬、儉樸、謙讓,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老師參與政事的方式,大概與別人不同吧?”忠孝勇恭廉:《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5、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翻譯: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6、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

7、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

8、擴展資料五常”指“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準則,此爲倫理原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爲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組建社會。

9、依五常之倫理原則處之,則能直接溝通;通則去其間隔,相互感應和和洽。

10、所以五常之道實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理性的溝通原則、感通原則、諧和原則。

11、溫良恭儉讓: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即處處與人爲善。

12、溫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內肅,儉乃節約,讓即謙遜。

13、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14、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美德。

15、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

16、忠孝廉恥勇:忠心、孝悌、廉潔、羞恥、勇敢。

17、指的是人應信守、踐行的五種高尚品格。

18、品德之於品性,側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對人的爲人處世原則的概定。

19、品性之於品格,側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對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於品德,側重的是風格、人格,更多的是對人的持家理政風格、人格的概定。

熱門標籤